第二十二章 爷爷奶奶(3 / 4)
—
在寒冷的三九天,贞淑一家四口终于踏进了爷爷的家门。草草的吃过午饭,来不及休息,为了晚上的年夜饭,全家的女人们都忙碌了起来。男人们则盘腿大坐在炕上,抽着烟、喝着茶水,聊着许久未见的闲话,连二叔家年仅十二岁的堂弟李刚也被拉着一起旁听。
爷爷、奶奶比贞淑记忆中的样子年轻许多。爷爷依旧梳着许文强式的大背头,时不时得从衣兜里掏出牛角梳将夹杂着几丝银色的乌发一丝不苟地梳向脑后。而奶奶动做麻利,让人想帮忙都插不上手。
奶奶和二叔家的灶台是朝鲜族老式的。在一进屋地上挖一个四平方米半米深的坑。在坑底北半面砌上灶台按了一口朝鲜族大铁锅和一个大平底锅,灶台正好连着炕,而南半面就是女人们做饭烧火的场地。灶台和炕只比地面高十公分,所以鲜族人的炕叫矮炕。
奶奶开始蒸做打糕的江米饭了,她将泡的江米铺了一层在架好蒸屉的铁锅里,铺一层就盖上锅盖蒸几分钟,然后再铺一层,再蒸。火侯、时间全凭个人的经验。蒸好的江米饭,又香又Q,贞淑常常会偷偷地握成一个饭团吃,那个味道香得让人忘不了。不过千万不能多吃,否则会消化不良。
而在东头的二叔家,老妈和二婶正在灌米肠,贞慧和堂妹李华则在一边帮忙系绳。鲜族的米肠是用新鲜的猪血、江米、猪肉沫、葱、姜及各种调味料灌制的。灌制时要求松紧有度,米不太多不然煮时会裂开。煮好的米肠鲜香米糯,让人尝过,恨不能连舌头吞下去。
贞淑留在西屋给奶奶打下手,她不用看也能想到二婶此时正在对着老妈唾沫横飞诉苦的样子。
无论如何拐转抹角,主题不外一个:鲜族人养老靠大儿子,小儿子都养了这么多年了,也该是大儿子把两位老人都接走进孝的时候了。至于房子当然是留给孙子的啦!
其实不用别人说,早在几年前李昊哲就跟老爷子提过接两位老人一同住的事情,可李成民却不愿意。一是他觉得自己还硬朗,自己能动一天,就不用人照顾;二是老大家的房子太小,住着不方便;三是自己在M市生活了四十来年,搬到老大家连个说话的朋友都没有,所以他一直不同意去老大家。
在金姬子来说,对接二老问题上也没有异议,鲜族老辈的规矩就是大儿子养老,所以从结婚开始她就有准备。至于老人的房子,她更是想不都没想过。虽然按老辈的规矩老人的财产只有儿子才有继承权。但因为自己生的是两个女儿,长大嫁人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