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护卫队训练(2 / 3)
什么,但如果按照火力计算的话整个惠州的总和也比不上这两百人,更何况还有一百人的基因人战士,他们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1895年袁世凯搜罗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等党羽在天津小站正式练兵,历史上八国联军侵华损失的都是李鸿章的淮军,宋庆、聂士诚、董福祥等的军队被打垮,袁世凯的新军反而得到扩充。后来1903年清廷改革军制,淘汰绿营编练新军,此时的广东军队主要由绿营、巡捕营、水师和满汉八旗组成,战斗力不堪一击。吕梁采取的模式在前期注定没有太多的敌人,地方势力都将被笼络进来,军事力量以护卫的形式隐藏,可以尽可能的争取发展时间,夯实基础。钢铁基地的存在使其不用依靠外部的力量,偷偷摸摸的尽情发展,采矿车从海底采集资源,从矿产到能源,大海就是一个宝库,二十二世纪的技术保证了基地对海底的利用,而基地本身可以生产所有需要的工业机械,只要领先时代那么一点点就可以,不用太多,太强大的技术容易引起外界的觊觎,在弱小的时候还是不要太张扬。
工厂、军队的架子搭起来,下一个需要关注的就是教育。轻工业对工人素质的要求还低一点,大部分技术工作被基因人负责,但这只能应付一时,当规模扩大和重工业开始发展时就必须有真正的人才支撑。在自强棉纱厂附近工人学校正在建设,按照规定,拥有技术的工人将享受更多更好的待遇,而且强迫所有的工人都必须进行文化学习,达不到标准的将扣除薪资。多种强制性或者自愿性的手段使自强棉纱厂学习气氛蔚然成风。同时进来的工人,还是同村,没有技术的工人拿到的工资比学习了技术的少一半,丢不丢人?
工人学校采用的是基地提供的基础教材,先解决识字的问题,然后再说其他。这个时代的识字率太低,吕梁需要的是能够撑起钢铁大厦的人才,而不是简单的苦力。
按照置换协议,吴家有近一半的土地划归到吕梁名下,换到的是大量还在计划书上的轻工企业股份。看到如摇钱树般的自强棉纱产后吴石敏毫不犹豫的拿出土地,吕梁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这片土地上进行规划。第二个和第三个工厂正在建设,分别是面粉厂和印染厂,面粉厂需要的小麦从北方输入,印染厂需要的化学制剂暂时从基地中获取。五千名新招募的工人大都来自新划归吕梁名下的佃户,还有一部分也是附近的农民,人多地少,愿意来做工的太多。等厂房建设完毕和工人培训结束后就可以安装调试机器,建设速度惊人!
对于吕梁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