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钢铁同志(2 / 4)
不过没人为胜利欢呼,三辆豹式坦克中,114号坦克最完好,只是车体上布满弹痕,113号和115号坦克都被炸断履带,好在其他部位没有受损,停在原地可以充当固定火力点,要是支援再晚一点,打光了弹药的他们就要钻出坦克像步兵那样作战了。
损失最惨重的还是伴随攻击的掷弹兵们,三十五名精锐掷弹兵伤亡十七人。轻敌和冒进让华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一天的进攻中不仅仅是李飞一部,其余部队或多或少的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虽然达到了战役目的,但较大的损失本来万全可以避免。好处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华军终于正视对手。
战争吸引了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眼球,也与大部分人息息相关,在日本列岛,政府已经发布了“全民******”,要求国民不分男女老少,皆需为帝国之命运奉献一切。在欧洲,比利时、德法边境、东部边境和巴尔干地区的人民同样切身体会到了战火的滋味。在美国西海岸,人们为华军的威胁胆战心惊,逃亡东海岸的富豪越来越多。
只是能够亲身经历战火的普通人还是少数,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人民还是享受着和平,比如在华夏,国土安全和良好治安让他们可以在大后方享受不错的安全感。就在世界大战日益激烈的时候,华夏西部,一列蒸汽机车正在“况且况且”地西行,随着铁路周围绿色越来越少,火车也逐渐进入荒凉的戈壁沙漠地带。
铁轨两侧宽阔的风沙防护带和铁路一起延伸,不远处工人们正在修建第二天铁路,使这条连接东西的大动脉变成双规铁路。华夏政府对外的解释是西部、尤其是新疆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华夏工业急需的东西,矿产、石油、棉花等等,因此需要扩大运输量。这个解释倒也说得过去,毕竟这几年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以石油开采、矿产开采为核心,吸引了大量内地工人和技术人员前来就业。遍布天山南北的棉花种植园需要海量的劳动力,水利设施逐渐完善使这里成为华夏最大的优质棉花种植基地。
“华夏实在太广袤了,和我们俄罗斯母亲有的一拼,从哈尔滨出发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天了吧,火车还没有走出华夏的国境。”火车某个车厢里,两个鼻梁高挺、眼窝深陷的老毛子很是引人注意,好在呆在火车上的时间长了,人们的好奇心也逐渐淡了下去。
“还好吧,从西伯利亚大铁路走耗费的时间更长,起码长几倍。不过我们的任务是到哈萨克草原,在那里呆上几个月后再返回圣彼得堡,乘坐华国的火车更方便。”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