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扶不起的奥匈帝国(2 / 4)
塞尔维亚指挥官拉多米尔·普特尼克将军,缺乏火炮、自动武器和运输工具,只能靠最近在巴尔干战争中经过战斗训练的老战士们来弥补这些不足。最重要的,普特尼克善于调动敌人在最有利于他自己的地形作战。
3月12日,包括十九个师的三个奥地利集团军和一个保加利亚集团军侵入塞尔维亚。塞尔维亚指挥官普特尼克沿着北方河流边界驻扎一些部队,而把他的军队的主力集结在德里纳河和萨瓦河汇合处形成的一条弧线上。塞尔维亚军在奥地利的进攻下继续退却,一直退到适合普特尼克战术需要的防区为止。
在东南部与保加利亚接壤地区,普特尼克派出一个军的部队沿着边境设置防线,由于兵力缺乏,塞尔维亚的军队很快被保加利亚军队突破防线。
然而在北方战线上塞尔维亚军队却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在3月16日,普特尼克沿着亚达尔河上一条三十英里的战线出击。在日落前,生还的奥军都拼命逃回德里纳河。然后普特尼克进击奥地利的左侧翼,它迅速溃散并退却,伤亡甚多。奥地利的溃败更为突出,因为六十七岁的普特尼克是个卧**不起的病人,时有病痛,他是在卧室里指挥这个战役的。
经历过巴尔干半岛战争等多次战争的塞尔维亚具有数量可观的老兵,他们才是一支部队赖以支撑的后盾,面对装备、机动工具等占据优势的奥匈军队,塞军毫不示弱、主动出击,彻底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奥匈军队。
康拉德不知道对他的部队遭受严重打击,在那天晚上坐火车来到加利西亚的设防城市普热米什尔。他第二天得知这个消息,就命令波蒂奥雷克从其多瑙河防区调第二集团军的一个军去增援面对塞尔维亚军的奥军。波蒂奥雷克需要整个第二集团军,但康拉德决定抽调这支军队的其余兵力到加利西亚来。援军两天才开到战场,为时太晚,不能对波蒂奥雷克有什么帮助。下一天在雅达尔继续战斗,在酷暑中持续了一周。在沙巴茨周围进行激烈的战斗,直到3月30日。
只有拼命的后卫战斗,才能使奥军摆脱出来。奥军于4月1日返回他们的本土,共计伤亡四万人,而塞尔维亚军则相对地未受什么损失。击败奥匈军队后塞尔维亚将兵力集中于东南方,将在塞尔维亚境内横冲直撞的保加利亚集团军击败,后者接连后退,直到回到国境线附近才稳住战线。塞尔维亚以一敌二,在没有依靠协约国支援的情况下发挥出色,成为战争前期协约国的亮点之一。
另一个亮点也与奥匈帝国有关,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