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部分(1 / 6)
,只要无意识的拖延习惯仍然存在,你也还会继续产生无意识的拖延冲动。
有些习惯本身并不会把你带往有用的目标,但它们还是会带着你盲人瞎马地一路继续下去,拖延的习惯也是这样。要对付无意识的拖延习惯,你可以有计划地对你的“战拖”策略进行过度练习(overpracticing),从而削弱无意识习惯的力量。
拖延一般是一种复杂的、成问题的反应过程。把拖延分解为症状、防御以及问题习惯这三类,可以提供一种框架,帮你明确在你拖延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对复杂拖延的良好评估,可以带你找到真正有效的战拖技术。如果你能准确找出潜伏在拖延背后的发生机制,你就能沿着更准确、更切中问题的方向进行矫正,或者通过你自己的阅读和研究,发现潜在的解决办法。
拖延的具体类型
导致拖延的原因形形色色。而拖延本身,也像服装一样千变万化,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类型。如果你了解自己的拖延类型,就可以针对它而准确选择矫正方向,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如果你仔细辨别了矫正努力的方向,你就不太可能走进死胡同,或者把时间浪费在错误的干预方式上。比如,那种躺在精神分析师的长椅上,把拖延与早年经历中的某个问题胡乱联系一通的做法,纯粹是一种障眼法。表1-4是一个划分拖延类型以及相应矫正行动的例子。
在不同的情形中,不同类型的拖延会风格各异地浮现出来。然而埋藏在下面的拖延过程却大致相当。所以,当你认识到这种埋藏在下面的过程时,你就能够利用这个知识,解决背景、类型各异的拖延问题。
自我倾注视角对自我观察视角
了解拖延的习惯,是做出改变的关键一步。了解一些将出现的障碍,为终结拖延做些准备,会更好一些。你会知道应该把视线投向哪里,把目标定在哪里。了解一些背后的过程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会在将来帮助你更好地试验那些战拖理念与技术,即便你并没有兴趣现在就搞定拖延。
要从拖延的道路转移到高效率的道路上,第一步通常是这样一种转变:从拖延过程及其思维、感觉和行为当中的自我倾注状态,切换到一种问题解决式的自我观察状态。身处自我倾注状态时,你的注意力投向了自己内部。你为你的感受、为你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或者为你是否足够完美而担忧。如果你沉陷在这种焦虑的想法和感受当中,你也许会发现,把注意力放在你的高效目标上,就成了一件困难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