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部分(2 / 6)
行计划;5)评估结果。
问题分析
分析就是把问题一点点地拆分并具体化的过程。这是预防拖延的逻辑思维起点。从中得到的分析结果将有利于你将来的行动,从而使你组织和协调自己的行为以跨越拖延的藩篱。然而,这个方法有双重作用,你可以将其视做一个独立的保证效率的方案。
你需要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方面、什么时候、为什么、什么情况和怎么样,这些问题能为你提供一个从解析的角度看待拖延过程的方法。
·你在什么方面最容易拖延?你是不是推迟了维修的活动?你是否在冲突面前退缩了?你是不是已经落后于你工作的最新信息了?你是不是推迟了书面作业的准备工作?
·你在什么时候最容易拖延?感到压力大的时候,午餐之后,还是你面对一个复杂挑战的时候?
·问自己“为什么”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分析。为什么你在面对相对复杂的情形时更容易拖延?为什么在截止期限临近时你才最容易坚持?为什么你要向自己许诺明天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什么你拖延的时候总会为自己找种种借口?
·什么情况下,你的拖延最容易被触发?让你转移注意力的活动是什么?你注意力转移后接着做了什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一般来说,你延迟的时间有多长?从这一系列的自我询问中你有哪些收获?
·“怎么样”这个问题针对的是最终成果。通过阻止拖延干扰你从事高优先级的工作成果的创造,这些问题能将你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如何摆脱拖延思维的控制?如何在情绪上渡过难关?如何使行为有所改变?
分析完成后,想想“然后会怎样?”进行完上述关于拖延的分析后,你还可以问问自己“然后会怎样?”
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以下就描述了这个后续跟踪的过程。
分析对象:拖延着不去学习你工作所需的最新文字处理软件。理由:你认为学习这个程序令人沮丧,自己并不擅长。
这里有一个如何应用“然后会怎样”流程取得挫败感和畏难心理样本的例子。
·然后我感到不舒服,没有安全感。
·然后我想做些别的事情。
·然后我暗自下决心要尽快学习这个新的软件。
·然后我又做了些其他的事情。
·然后我一遍遍自责,告诉自己赶紧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