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立春(8 / 11)
的重病。这一生病,钱花起来流水一样。在之前又刚刚找了宅子支付了租金,很快家里的钱就用的差不多了,紫媛连留下来应急的两件首饰都送进了当铺,可韩庭秋的身子还是不见好转。两个小姑也把傍身的金银拿出来,庭幕和紫媛都不肯收了,妹子年少,做兄长的已经无力给他们置办嫁妆,怎能将她们最后傍身的东西夺走。韩庭慕安抚家人说:“没事的,还有我呢。”然后他也开始早出晚归,紫媛这些天照顾大伯,处理家务,照顾幼儿,忙得喘不过气,也没心思多问,有时候心想:“该不会也去做那种背粮食之类的苦工了吧。”可她这个夫婿自来文弱,手无缚鸡之力,怎么也不像能吃那口饭的。
这个谜题在一天邻家娘子来串门的时候解开了。那妇人提了一篮子吃食,进来就说是谢礼。说了一会儿话,紫媛知道原委。原来这些天韩庭慕早出晚归,是到外头摆了个“代写家书”的摊子。这位邻家娘子那天在街上看到,也请他写封家信给岳家,庭幕没收她钱,她今天特地带了自己做的吃食来答谢。晚上庭幕回来,她忍不住问了,丈夫坦然承认了,笑着说:“抄抄写写也是本行。”她眼圈一热,心想这是哪儿和哪儿啊,当年庭幕入仕是韩庭秋一手安排的,弱冠少年一出来就是一镇都督的掌书记。庭幕的心情倒是不错,说自己的摊子摆在军营附近。扶风是边关,集庆有数万常驻军,军中少有读书人,却有的是四海游子想要给家人报一个平安。他的生意也因此格外好,五文钱一封家书,能从早忙到晚。庭幕说之前不觉得,这几天在街头摆摊下来,才发现这里的治安出乎意料的好。他原本担心会遇到地痞流氓打压敲诈,可几天下来太太平平,就连军士们的态度都很客气。说话粗是难免的,可没有寻衅滋事的,也没有拖欠的,偶然有几个少年士兵羞涩的说能不能少两个铜板,等发了俸禄再补上。末了叹息道:“说真的,就是当年在北庭,阿兄治下也没有这般政通人和的景象。”
韩庭慕找的这份活比卖苦力体面且收入高,紫媛的心情好了许多。第二天忙里忙外的时候也难得有了笑容,还有闲情与四邻闲聊几句。他们这些难民在冰河关入关后有地方行政官员加以登记,检查,然后发给凭证——证明他们是获得许可入关的良民,各地都不得打压驱赶。然后,他们被要求立刻离开关城,最近的允许停留的地方是两百里外的邕县。这一点韩家的人也很能理解,两国对垒许久,谁知道难民里是不是混杂了奸细,自然不能留在前线。说真话,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获得入关许可,还给予友善对待他们已经很感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