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节流之法(2 / 3)
蛋炒饭,变成现在的两菜一汤,心情好时,还会做个红烧排骨之类的“硬菜”。
同时问题也来了,不论如何俭省,毕竟只出不进,此处不比王府,有的是蜡烛可用,晚间点的都是油灯,几天过去,灯油用完,她先换上厨房里用的油脂,谁知点上之后满室飘香,熏得人脑袋疼,出去问了一圈,才知道苏睦阳讲究养生,厨房里用的是上好的豆油,而点灯用的是劣等一些的菜籽油,只得花了两百个铜钱买了一瓶。后来有天夜间狂风大作,书房屋顶的瓦片被掀翻了几片,寻人来修理,又花了整整一钱银子。再加上每日买菜的花销,不觉什么,起初那五钱银子便已用了个一干二净。
屋漏偏逢连夜雨,先是生火时不小心将唯一的一双绣鞋烧了个大洞,接着劈柴也用完了,去集市上问时,一百斤要五十个铜钱,若要送上门,还得另外再加十个铜钱。
贺琴舒咬着牙让卖柴火的大叔送了两担柴上门,坐在廊下冥思苦想,坐吃山空肯定不行,可是该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贺琴舒将目标锁定在了住处离自家最近的卖柴人孙二身上。
这日午后,砍柴归来的孙二正在自家门前的树荫下休息,贺琴舒翩然而至,递上一个油纸包,里面赫然是两只雪白馒头。
孙二见状一惊,将手在身上擦了又擦,还是不敢去接。
贺琴舒拿起一只馒头塞进他的手里,笑嘻嘻地说道:“孙大叔,上次您给我送的柴火真好,又干爽又齐整,可好烧了。快吃吧,我晌午刚刚蒸好的,还热乎着呢。”
听她夸奖自己卖的柴火,孙二笑眯了眼,不再客气,拿着馒头咬了一口,嘟哝着说道:“不是大叔自夸,他们那几个人卖的柴火,好多都为了多买些银钱洒水加分量……”贺琴舒接着说道:“对了,大叔,跟您商量个事儿。以后再买柴火时,您给我包月好不好?”
孙二被她说得一愣,急忙将嘴里的馒头咽下:“包月?包什么月?”
贺琴舒及时递上一壶半温的清水:“孙大叔,我想问问您,您平日里卖柴,要卖多少铜钱才有赚头?”
孙二来了精神,扒拉着手指给她算账:“姑娘,我卖柴只是赚了几个辛苦钱。我给你算算,到山上砍柴,一来一去,要花整整半天的工夫,只能砍得一担柴,后半日还要下地耕种,做些零散活计。刨去刮风下雨、头痛脑热,一个月至多砍得二十五六担,可我家里有四个娃娃等着吃饭,一百斤五十个铜钱,也就只够糊口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