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第三类接触(4 / 5)
很有趣。
……
当二零一一年元旦钟声敲响,共和国沉浸在新年喜庆之中时,辽东百余名公务员下岗的消息再次震动了华夏大地。
年终评测时,全省共计一百多名公务人员因为最终审核没有通过被勒令下岗,不但解除了公务工作更被直接下放到人事系统的人力市场,成为真正的待岗人员。这些人都是被屡次举报,在督察系统的档案上记录在案,本来大多数人还存在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又都没有重大过失,只是工作时态度不够好被举报的多了点,大不了批评教育嘛,可没想到坏消息从元旦前就开始传开,据说在元旦前的省委常委会议上,经过众大佬的讨论,唐逸书记拍板作出了最坏的决定。
一些人不相信,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则开始四方拜佛,但最后大家都免不了同样的厄运,这次省委是动了真格的,找谁说话都不好使,用下面公务人员的话,只要记录“花”了的,就肯定是死刑。
这一招无疑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辽东的公务人员同时都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督察制度不是摆设,而身为党政工作人员也不是什么特权阶级,尤其是和普通民众打交道的岗位,就更加要小心谨慎,还像以前那样摆架子故意刁难,分分秒就可能导致记录被写“花”。而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就会是失业,真正的失业。
……
“唐书记的雷声是越来越令人清神了!”陈波涛笑孜孜的品着茶,自从他坐上了辽东第三把交椅,越发的韬光养晦,很多人认为他可能心里会对薛川有想法,但却不想这一年来陈波涛几乎给人一种淡出辽东政坛的感觉,好似就准备等着到年纪退二线了,在各种会议上讲话是越讲越少,作为最有可能平衡唐逸党内权力的专职副书记,更是对唐逸亦步亦趋,大家也都说陈书记是年纪愈大胆子愈小,竞争省长失败后陈书记换了个人似的,和以前不能比了。
只有唐逸,每次和这位老伙计在一起品茶的时候,都安心的很,如果说自己离开辽东,谁最能平衡辽东的局势,最能令辽东维持这种平稳的发展势头,那么,薛川不行,其他人更不行,能担此重任的,非陈波涛莫属,所谓不争也是争,陈波涛无疑是最能了解自己心思的,自己走后,如果辽东一号位置放一个雷厉风行类似自己或者薛川这样的人物,接下来的辽东政局定然是一片腥风血雨,想撼动自己经营的辽东政治基础,殊非易事。这场政治斗争必然残酷而激烈,也不是短时间能落下尘埃的,而争斗之后不管鹿死谁手,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