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4 / 5)
。
回去后,黎锦把所有的山楂都洗干净了,放在案板上晾干。
自己则有感而发,去书房写了一首七言律诗。删改好几遍才作罢。
其实他对自己的文采有心里有数,但吟诗作对这种东西,没有天赋就只能多练。
黎锦作为过来人,已经猜到明日宋先生肯定要让他跟陈西然当场作诗,他这大概也不算……作弊。
接下来,按照宋先生的说法,就是自己得把《四书》《五经》极其每一句的含义都过一遍,他没有时间给两人通篇讲解。
宋先生说:“八股文虽然形势单一,但内容却需要你们对自己念过的书有足够理解,才能起承转合,用事实依据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接下来我会给你们主要讲八股文的写法格式,而不是其中内容。”
黎锦知道,这就跟上辈子的高考作文一样,老师最多讲到作文得有精彩的开篇和收尾,至于内容怎么写,全看学生自己肚子里有没有素材。
但八股文却要求更加严苛,每一句都得对仗、平仄整齐不说,还得引经据典后列出自己独到的想法。
这也难怪每年能考上秀才的人那么少了。
果然,第二日一大早,宋先生只留下‘以重阳为题,每人题诗三首’,就去隔壁讲课了。
一个时辰后他回来,黎锦已经写完了三首诗,正在一旁默书。
但这次默书的时候,黎锦在需要注意的地方都写了注释。
宋先生看过去的时候,惊讶的都忘了捋胡子,他没想到,黎锦居然能下功夫到这个地步。
宋先生想,要是他当年肯这么下功夫,指不定也有去考举人的实力了。
随后,他又拿起黎锦放在一边的三首诗。
黎锦分别写了两首七言律诗和一首五言绝句。那首绝句一看就是用了黎锦之前说的套路,但最后抒发感情的时候却十分悲伤。
宋先生想到了黎锦家里的情况,父母尽丧,要不是恰好今年多了一个孩子,家里指不定得多冷清。
他想,黎锦恐怕是想起之前父母带他上山插茱萸的事情了。
如今没有父母给他插茱萸,触景生情,心里自然是难过哀伤的。
要是黎锦知道宋先生的想法,怕是会无奈的摇头。
黎锦这首诗其实是用秦慕文的视角去写的,毕竟他天生感情淡薄,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