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2 / 5)
方的国家,又找到了机会成为了战地特派记者回到了这里,这一次,我亲身经历了北平的一二九运动,你听说过吗?”
阿绣点头,这是两年前的事了,适逢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前夕,为了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北平数千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声势浩大,反响轰动,可惜遭遇了当局镇压,伤亡惨重。
学生,向来是一个国家最热忱,最正义,最无畏的群体,也是最单纯,最无助,最孱弱的群体。纵使是以卵击石,纵使是无知无畏,可如果一个国家的年轻人都冷漠沉寂,都不奋起反抗,这个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又在哪里?
“这场运动给带来很大的震撼,我在事前参与过地下组织策划的会议,也在事后收留过被通缉的学生,帮助他们奔赴延安。我开始思考,一个国家中,为什么执政当局对外国侵略不闻不问,而一个在野的临时政权却可以这样忧国忧民?为了这个答案,我再次找到了康雅晴女士,在她的介绍下,我访问了延安。”
阿绣轻声问:“这个答案你找到了吗?”
“当然。”
爱德华点头笑道:“在延安,我看到了这个国家未来的希望。”
他一边整理着手中的访问材料和照片,一边道:“我这次回国,就是希望能将我在陕甘宁的见闻整理编写成一本书籍,让世界都了解到这个红星照耀下的远东国家,正在以怎样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在抵抗那样可怕的敌人,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这是一个不屈的民族,远比欧洲的骑士精神还要让人钦佩。”
在这场战争中,他已经看到了结局。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不会被战胜的。
“谢谢您能这样说。”阿绣沉默了片刻,问道:“我可以帮你做什么吗?”
“这真是太好了,我正愁没有人可以帮我整理这些手稿,不过,你懂英文吗?这些资料实在是太混乱了......”
阿绣淡淡一笑:“是的,打字机我也会使用。”
爱德华欣喜:“天哪,你一定是上帝派来拯救我的天使!”
两人就这样熟稔了起来,多年驻外文员经历,让阿绣应付起助手的工作得心应手。之所以帮助爱德华,一方面她感动于他对于中国的热爱与支持,另一方面,她也想通过他的见闻来了解,西北边的延安究竟是怎样的世界,这些年来华永泰过的又是怎样一种生活。
在船上的时光是极其无聊的,除了帮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