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二十一局(4 / 5)
又走回来,举起自拍杆。
“三,二,一。”
拍照结束,许丹丹连成品都没看一眼就拉着盛逸辉回到了车上。。
秦姜白前方那辆赛车疾驰远去,笑地直拍方向盘,“哈哈哈哈,这样就怕了啊?我都还没露出我的八块腹肌呢!”
连胜别过头,安静看窗外风景。
……
第三日赛段结束,他们抵达康定。
第四日刚从康定出来,就下起了雨。
七八月是这一带的暴雨季,常有洪涝,河水涨高,几乎与路面持平,秦姜白行驶得十分小心。
一段车程后,进入了海拔4290米的折多山,此山是传统的藏汉分界线,山的两侧人口分布与生活状态不一样,连气候也不同。
刚入山时,雨势变大,仿佛天空破了口子,大雨倾盆,哗啦啦哗啦啦得打在车身上发出震响,雨刷形同虚设,根本扫不开那成片成片滚落的雨水。
雪上加霜得是,公路两侧山体陡峭高耸,这条路就像是劈开山体而凿,因此进山后光线晦暗不明,能见度极差。
在这种视野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山路九曲十八弯,非常容易出事故。
不仅秦姜白变得谨慎,连胜也不再惜字如金,开口指路的次数逐渐增多。
他修改的路书就像是混沌中的引路灯,指引赛车正确行使,让秦姜白避免在路标不明的路段发生意外。
越是这样糟糕的情况,越能考验车手与领航员之间的默契。
秦姜白意外地发现,二人虽是初次配合,存在着不完美的地方,但论起默契程度,竟然要高于她与车队领航员。
这种默契不仅仅是她能够快速明白他所表达的内容,还基于她对他提供的应对方案感到十分满意,以至于驾驶起来得心应手,就好像对方是她的副脑一样。
路书不仅仅是说明路况,更多得是提供行驶方案。
比赛前为什么要勘路,为什么要制作路书,就是为了提早研究赛段情况,提供可行的行驶策略,减少临场应变的可能性,减低事故的发生率。
秦姜白与她的第二任领航员就是因为常常发生意见分歧而掰了。
领航员多是车手出身,所以对赛段有自己的判断。
而每个车手都有自己的开车风格。
就像秦姜白属于奔放狂野型,该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