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舍我其谁(1 / 4)
集资动员大会开后第三天,紫禁城的保安和会计现金们的神经开始绷紧起来了。在日化厂和制药厂这种大单位里,到财会室交钱的职工们甚至排起了队。
若不是提前给相关工作人员打过预防针,流量这么大的现金绝对会让各厂财会部的工作出问题。很快,这笔专项款的户头像充了气的气球一样鼓了起来,事情的进展如想像中一般顺利,暴发户不无得意的想着,紫禁城的金字招牌果然是摇钱树、聚宝盆啊。
民不举官不究,何况谁也拿不出证据说人家紫禁城是非法集资。集资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山城的国营公司没干过这个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听说紫禁城的职工们抢着往上送钱,山城的一干国企老总们都馋红了眼,心说怎么自己厂子集资时那些工人们都嚷着不干,还有悄悄向上告状的,到了人家紫禁城那这事却办得这么顺利。懂事的只怪自己企业不争气,愚笨的还开大会批评下面的职工,嫌大家不积极支持企业建设。
实情摆在那呢,紫禁城集资是为了锦上添花,给企业更上一层楼,这笔集资钱不可能打水漂。可国企集资却都是因为欠贷款还不上连银行都和他们断绝关系了,集资筹款是为了扭亏,职工又不是傻子,领导无能才使企业沦落到今天的份上,再往上凑钱让这些笨蛋接着练手?万一这次又失败了怎么办?集资钱亏掉了找谁要去?
除了长期在外工作的销售采购人员和美容院员工暂时交款困难,山城这边的集资活动短短几天时间就进行的差不多了。想多交钱的都想办法顶替了观望不动或手头钱紧交不出钱的同事的位置,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紫禁城的户头上多出了一笔巨额现金,七千多万。
驻扎在外的紫禁城销售队伍更能嗅到赚钱的机会,这些人才是此次集资的骨干力量,暴发户和大伙预估了一下,保守估计这些人也能再交出个五千万来,由于对这些人的政策是上不封顶,已经有几个做省代理的销售经理打电话回来说打算集资三四十万。
在九十年代中期,只要一脚踩对了门路,一夜暴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比如紫禁城制药厂的广州销售经理,预扣了当地的代理费后,去除打通关节的费用和给开药大夫的回扣,仅广州一市一年就能给这个销售经理带来近三十万的收益,其赚钱速度比抢钱还要快。许多省销售经理更是早已经百万身家,甚至有人在当地省会置办起了轿车洋楼,据说还有人蓄养起了年轻的情人。
日化产品虽然不比药品的暴利,但销售量摆在那呢,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