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困境(15 / 15)
,清湖广总督佟养和基本上是“光杆司令”。大顺军利用这个空隙,主动提出归降佟养和,相应的条件是驻防于荆州及其以南地区。
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大顺军一步一步扩大势力,逐渐向荆州逼近。谈到发型问题的时候,理所当然地陷入僵局。
大顺军跟清军没谈拢(大顺军压根也没诚意谈),松滋县草坪大本营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隆武政权湖北巡抚堵胤锡。
得知两股大顺军在荆州一带活动,堵胤锡亲自北上联络,经武陵山区,渡澧水,辗转抵达松滋草坪。堵胤锡的诚意,深深打动了李锦、田见秀等大顺军将领。(锦等见公开诚布示,意欲定盟。)最终,大顺军将领一致决定摈弃前嫌,率十余万军队与隆武政权合作。
作为名义上的湖北巡抚,堵胤锡理应归湖南总督(名义上管辖湖广)何腾蛟节制,但他没有上司那么固执和阴险。何腾蛟怎么对待前来投奔的大顺军,他是亲身经历过的。因此,堵胤锡决定绕开何腾蛟,当即派自己的心腹傅作霖携奏疏赶往福州,直接向隆武皇帝朱聿键报告情况,并给李锦、高一功等人请封。
对“流贼”的成见并非何腾蛟的专利,堵胤锡的奏疏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群臣在这件事情上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老同志”们比较强硬,蒋德璟、路振飞、林增志等高级官员认为,“李贼破北京,罪在不赦,其党安得封拜”,坚决反对给李锦、高一功等人封爵。
“新生代”们显得温和得多,翰林给事中张家玉、御史钱邦芑等中下级官员认为应该顺应时势发展要求,放下沉重的历史包袱,摈弃前仇,以“空爵”换“实兵”,与大顺军合作抗清。
实际上,朱聿键的想法跟“新生代”是一样的。历史的耻辱应当铭记,但如果这种耻辱成为阻碍发展的包袱,就应当果断地卸下,这体现的是一个为政者的远见、睿智与胸怀!
最终,朱聿键一锤定音,将大顺军部队整编为“忠贞营”,李锦赐名李赤心,封兴国侯,高一功赐名高必正,“诸将封侯伯有差”。忠贞营统一归湖北巡抚堵胤锡节制,接受福州政权的直接领导,送信有功的傅作霖也擢升兵部主事。
在困境中抑郁了几个月的朱聿键,心情一下子爽朗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