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惊变(3 / 16)
有后勤保障的“新营”被迫解散,张家玉回到东莞老家赋闲。
永历元年(1647年)初,清军在东莞烧杀抢掠,激起民变,乡民叶如日组织义师奋起抗争,并盛情邀请名贯东莞的张家玉“入伙”,担任义师首领。张家玉义不容辞、欣然应允,出面指挥义师的抗清斗争。
在陈邦彦、张家玉的带动下,粤中地区掀起了一场抗清高潮,除了高明、东莞外,南海、顺德、新会、阳江、东安(今广东云浮)也有义师活动,渐成燎原之势。
后院的火越烧越大,佟养甲被烤得大汗淋漓,李成栋只得放弃进逼桂林,火速挥师回援,运气不错的朱由榔暂时躲过一劫。
李成栋率大军回到广东,正值张家玉接到陈邦彦力邀“共举大业”的书信。三月十四日,张家玉率义师攻破东莞县城,开始积极准备与陈邦彦一起进攻广州。
张家玉还没行动,李成栋的大军就到了。三月十七日,李成栋进攻东莞,寡不敌众的张家玉溃败至西乡镇(今属深圳市宝安区)休整。
从三月到六月,张家玉的义师连续转战新安(今深圳市宝安区)、博罗、连平、长宁(博罗县长宁镇)、归善(今广东惠阳)、增城等地,与李成栋部周旋。
张家玉在广州以东地区跟李成栋“捉迷藏”,陈邦彦也没闲着。趁着李成栋大军被张家玉牵制,陈邦彦联合高明义师一举攻占江门。
大家都很忙,佟养甲当然也不能袖手旁观。尽管手上没多少兵,但玩点阴招还是绰绰有余。趁着陈邦彦攻打江门,佟养甲派兵偷袭顺德,抓走陈邦彦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小妾作为人质,威逼陈邦彦投降。陈邦彦不为所动,奋然提笔,在招降书上写道:“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也。”
佟养甲决定撕票,陈邦彦也在积极谋划对广州的第三次进攻。第一次进攻是陈邦彦、余龙孤军出手,结果余龙稳不住,功败垂成。第二次联络张家玉部,结果李成栋大军回援,抢先对张家玉动手,合击计划胎死腹中。
此时,张家玉已经联络不上,就算联络上了,他恐怕也是自顾不暇,这一次拉谁“入伙”呢?陈邦彦将目光投向了在南海起兵的陈子壮。
陈子壮(1596~1647),字集生,广东南海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崇祯时期任礼部右侍郎,弘光时期任礼部尚书。南京失陷后,陈子壮乔装逃往广东。隆武建政,朱聿键委任陈子壮为东阁大学士,但陈子壮辞而不就(据说是因为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