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危局(1 / 10)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从金声桓“易帜”开始,多尔衮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固然是此消彼长,永历的“中兴”便是清廷的危局,多尔衮面临着入关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考验。
由于永历政权腐败无能,金声桓、李成栋又先后出现重大战略失误,加上何腾蛟的严重错误,直接导致南明在江西、湖南两大战场失利,“中兴”的局面化为泡影。
对于多尔衮而言,永历“中兴”的终结,并不等于清廷的危局得以化解。虽说“大国泱泱”,但正如《红楼梦》里王熙凤说的,“大有大的艰难去处”,地盘太大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比如“遍地是贼”的时候。这样的局面,偏偏就让“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江山换老板”的多尔衮赶上了。
在数得上号的几大抗清势力中,永历政权是最不经打的,多尔衮根本就没太重视。真正让清廷感到很难对付的,是东南沿海那一团浆糊。当然,这伙人时时刻刻都没有消停过。
早在永历元年(1647年)十一月,多尔衮便任命礼部侍郎陈泰为靖南将军,统率大军南下,会同新上任的浙闽总督陈锦(原总督张存仁调任直隶、山东、河南总督),向福建发起反攻。
在永历二年(1648年)初,福建的基本态势是这样:清军与鲁监国领导的“浙系”和以朱常湖、朱继祚为代表的“地方系”形成相持局面,福州被围成一座孤城;郑成功领导的“闽系”在泉州战役失利后转入守势,继续在金门、厦门一带休整。
南明、清军双方进入相持阶段后,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南明方面却在暗流涌动。倒不是“浙系”、“闽系”又开始掐架,而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鲁监国、郑成功此时都有烦心事。
在“浙系”内部,郑彩向来以“元勋”自居,妄图做鲁监国政权里的马士英、郑芝龙,但朱以海的“登位”轨迹跟朱由崧、朱聿键有本质的区别。他不是被权臣抓出来当“摆设”的,而是浙东地区抗清势力需要核心领导,被张国维等人请出来当家的。
郑彩想飞扬跋扈、一手遮天,身经百战的朱以海偏偏不吃这一套,两人的矛盾愈演愈烈。
永历二年(1648年)正月十七日,郑彩擅自杀掉大学士熊汝霖,“浙系”元老郑遵谦(曾在绍兴率先起义)愤愤不平,又被郑彩指使属下诱捕,被逼跳海自尽。
郑彩如此胆大妄为,鲁监国不禁大为光火。但是,郑彩敢这么做,当然也是有底气的。今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