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合流(2 / 18)
人,便是先跟着郑芝龙降清,再跟着李成栋反水,最后前往福建投靠郑成功的施琅。
施琅并不赞成这次“打秋风”行动。他认为,尚可喜、耿继茂已经在广东站稳了脚跟,如此出师远征,不一定能够达到既定战果。更严重的是,大军主力被牵制在潮州,万一厦门遭到福建清军偷袭怎么办?
考虑到郑成功一向刚愎自用,施琅并没有直言相谏,而是假托“做梦”,拐弯抹角地提醒郑成功慎重考虑。
郑成功偏偏脑筋不开窍,对着施琅就是一顿臭骂:你施琅好歹也是身经百战(跳了好几次槽),怎么跟个娘们儿似的,做个梦就把你吓尿了!你不敢打,那就趁早滚蛋!
一次失败的谈话,致使施琅被剥夺兵权,灰溜溜地跟着郑鸿逵返回厦门。
永历五年(1651年)三月中旬,郑成功率部登陆,占领大星所(今广东平海附近),全歼清军援兵。
虽然郑成功初战告捷,但施琅的担忧正在应验。
闰二月二十七日,福建巡抚张学圣、巡道黄澍(弘光时期著名“搅屎棍”,后来跟随左梦庚投降)、福建右路总兵马得功(绑了朱由崧投降的那位)趁郑成功主力南下,派兵偷袭厦门。厦门的留守部队本来就不多,又是仓促应战,阮引、何德的水师很快就全线溃败,退回金门。守城主将郑芝莞入海逃亡,郑成功妻子带着儿子郑经仓皇逃跑,在海上与郑芝莞会合,幸免于难。三月初一,厦门失守,大学士曾樱殉国。
张学圣等人早就对郑成功的财富垂涎三尺,他们显然不是来抢地盘,而是来抢财产的。根据史料记载,清军厦门一役斩获颇丰,包括“黄金九十余万,珠宝数百镒,米粟数十万斛,其余将士之财帛、百姓之钱谷何可胜计”。当然,这笔巨额财富一分也没有上交。
后来,清廷为了招抚郑成功,翻出了这桩旧案,将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的张学圣、马得功、黄澍和王应元(时任福建巡按御史)等人革职查办,大量财宝却不知去向。
四月初一,郑成功率主力返回厦门,清军早已席卷金银财宝而去。郑成功看着这副“家徒四壁”的景象,不由得急火攻心,捶胸顿足。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换谁谁不急?
急也没用,强盗早跑光了,郑成功也不敢去找清军兴师问罪,只有拿自家人出气。于是,郑芝莞、阮引被处斩,何德被革职,再打一百二十军棍,只有坚持抵抗的陆兵将领蓝登得以幸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