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密谋(2 / 15)
着走。
对于孙可望而言,现在没有机会,不代表以后没有机会,而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对于马吉翔这样很有“意识”的“好同志”,积极性还是值得表彰和保护的。
永历六年(1652年)六月,孙可望从贵阳发来劄谕(“国主”专用文书,实际上取代了“圣旨”)。朱由榔扫了一眼,鼻子都气歪了。
劄谕中写道:“凡朝廷内外机务,惟执事力为仔肩。若有不法臣工,一听戎政、勇卫两衙门参处,以息纷嚣。”(“执事”指马吉翔,“戎政”、“勇卫”分别归他和庞天寿管辖。)——全听马吉翔的,还要我这个皇帝干什么?
“逃跑帝”朱由榔这些年亡命天涯,什么艰难的路都走过,什么无耻的人都见过。但是,见过无耻的,却没见过孙可望、马吉翔这样以无耻为荣的!
即使要“逆天”,也该低调一些吧?
孙可望、马吉翔如此明目张胆,“位高权重”的朱由榔、吴贞毓敢怒不敢言,徐极(吏科给事中)、林青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胡士瑞(兵部武选司主事)、张鐫(兵部职方司主事)、蔡縯(工部营缮司员外郎)等中下级官员却是豁得出去的“愤青”,纷纷上疏弹劾马吉翔、庞天寿。(“愤青”的胆子不是无极限,他们目前还不敢将矛头指向孙可望。)
朱由榔希望顺水推舟,趁机治马吉翔、庞天寿的罪,转念一想又软下来了。打狗还得看主人,万一把孙可望逼急了,他什么缺德事儿干不出来!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朱由榔决定忍了,但他认识到了一个真理:孙可望,没指望!
认识到孙可望不靠谱容易,问题是如今还有能指望的人吗?这个还真有——“报国精忠,久播中外,军声丕振”的“战神”李定国!
不仅朱由榔有此想法,所有看孙可望不顺眼的人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李定国远在两广,要想指望得上,至少得派人去联络吧?
派谁去?
谁敢去?
怎么瞒过马吉翔、庞天寿从安龙出去?
血溅安龙
一堆难题,当一群豁得出去的“愤青”聚拢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就不再是问题了。除了前面提到的一群“愤青”以外,内监张天禄、全为国也加入进来,一股正义的力量正在安龙集结。
经与朱由榔、吴贞毓商议,“愤青”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朱由榔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