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让元首开开眼(5 / 6)
解决方法还是用运输机进行空运,毕竟空运的效率明显要比陆运和海运高出很多,就是那个载重是个问题…
在波兰境内一座刚刚修好不久的机场上。人山人海的一大片人都堆集在这里,为的就是看看原子弹究竟是个什么样。
对这个在日本展现出了神奇威力的武器,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很好奇。当然。不止是机场内的士兵们,俄国人的好奇心恐怕比他们还要高。
原子弹的出现,对俄国人的震撼恐怕要仅次于日本人。
毕竟中国和俄国两个国家的距离是那么的近,而且过去两国间的摩擦也不算少。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今的俄国十分的虚弱,要是这个时候中国人趁虚而入的话…
所以在原子弹在日本战场显威后没多久,俄国政府就已经派人搜集原子弹的情报。
而当俄国人得知,将会有原子弹被运往德国战场的时候,很快一大群的俄国将领就已经提出希望能来看看——或许是为了炫耀吧。蔡锷并没有拒绝,不但如此,甚至还邀请了盟军其他国家的将领一起参观,反正单看外表的话,也不可能学的到什么东西。
而现在,盟军的将领们,也包括俄军的将领,都在那里伸长脖子的看着从运输机中拉出来的第四枚原子弹…
其实对原子弹这种东西。各国并不是不了解。
事实上在二战期间。研究原子弹的国家除了中国外,还有法国、美国、苏联、英国和日本。
1939年9月26日,德国军备规划局制定了铀规划,并着手开始进行对核武器的研制,以维尔纳·海森堡为首组成特别小组。接着在1940年于德国占领的挪威设立由法本公司管理的重水制造厂以大量生产重水来制造钚,也研究著如何分离铀-235。1941年尾。由于德国进攻苏联的作战没有达到期望的结果,战争转为长期。绝大多数的资源被移到急需的坦克和飞机上,并得到了“3年内无法将原子弹实用化”的结论。1942年初。德国取消了研究计划,虽然研究小组仍持续在工作并建造了数座小型实验用核反应堆,但纳粹德国的核武研究计划就停留于理论上,已无有系统的生产计划。虽然后来生产钚的挪威工厂被英国突击队摧毁,但实质上对德国核武开发没有决定性影响。
与此同时,日本也正筹划他们的核武器研制计划。1941年5月,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批准了空军科技署的“制造铀弹报告”,近百名科学家在仁科芳雄的带领下开始执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