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好久不见,月薰(1 / 3)
这是今天最好的一篇。
高就如此的一句话,彻底为这一篇诗歌作定了性。
寻李白,这是一篇无可质疑的佳作。
无论时光如何的滚荡流去,变幻莫测,风光如何的美丽潋滟,这都无法让这一篇诗篇黯淡其本身的光彩。
这是无可置疑的。
这一篇诗作出来,即便是被高就惯以今天最好的诗作的名号,在场的众人也没有过多的反对意思,大多都点头赞同,表示同意这样的判定。
诗人大多都是心存傲意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够面对一首好诗而能凭着傲气行事,而不顾内心的真实感觉,这一首诗磅礴大气,才气卓越,的确是超过了他们这个时候即兴所写的诗篇,让他们不由得产生了敬佩之意,喜欢上了这篇作品。
“顾阳,虽然说这一次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但我算是服了,这一篇现代诗歌,的确是佳作啊。”
温成在听完整首《寻李白》之后,竖起了一根大拇指,对顾阳说道。
即便他是一名古体诗人,但在《寻李白》这一篇诗词的悠长意境之下,犹然是发出了最真实的感叹。
他是一名古体诗词诗人不错,但是无论是古体诗人,还是现代诗人,对于意境的要求,都是想通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体诗词和现代诗歌的共同追求都是为了表现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和那种独一无二的意境,因此对此产生了敬佩的心思,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摆在其他人的身上,似乎是很有用处,但在顾阳这一边,却感觉不太适用,似乎什么时候都无法阻止他的文思喷发,好的诗歌能如同井喷一般喷发出来,不由让在座的诸位生出赞叹之意。
对于温成的称赞,顾阳只是微淡一笑,谦虚受之,和这些诗人继续待了一会儿,静默的赏了黄鹤楼上的风月,众人下楼,共同吃了一顿,曲终人散,各自离去。
结束了这一次的黄鹤楼诗会之后,顾阳的游历之行继续。
由于这个时代下交通的便利,旅行再也不想过去那般困难,人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在极短的时间内游历五湖四海,赏遍八方风光,节约了顾阳和叶谦很多行在路上的时间。
而在这游历的过程中,顾阳的才华惊动全国!
从诗歌杂志《青芽》上的接连发表诗歌,到散文杂志《洛水》中特地为他开设的专栏《文化苦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