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三章 遇龙树(2 / 4)
一愣,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阴阳接着道:“你欲做拯天救地之人,无非为了天下众生,但你可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
悟空道:“一样米养百样人,这岂能一概而论?”
阴阳道:“去看看这天地吧,或许,今后再没这样的机会了。”
说完,阴阳直投灵山,他自然是去寻观音和弥勒,要索些造化灵物。
悟空却又开始思索,本来阴阳不说,他也是要入世间走一遭的。自己初登阴阳之境,修为虽高,却也需时日稳固,以现下状况去和阴阳出天,实在有些忐忑。还有一点便是,自己虽际遇非凡,平日接触的非仙即圣,但他委实知道,仙圣之悟,归根结底来自俗世之理,地上的先圣大儒,高僧道者,其实并不逊于神仙半点。
遥想当年在三界之中,老君不是也不得不遵守约定,将孟轲自善恶界放出,这其中虽有了自己助力,但自己却知道,孟轲乃有“亚圣”之称,闻道或早或晚,终会成一代旷世大儒。唉,人寿有时尽,距出三界也不知过了几百年,孟轲恐怕早已枯骨成灰了,这也是无奈之事。
带着满腹杂陈,悟空化作人身,落在灵山脚下。
当年如来为治世之尊时,灵山脚下仍是佛门掌控之地,哪有一个凡人敢入,而如今弥勒治世,灵山举足即登,山脚下俱是寺庙居士之所,香火烟气弥漫。
悟空也无目的,随意行走,不觉间行到一处大寺院,这座寺院名做“大乐禅院”,山门紧闭,门前聚集着许多人,指指点点,不知在争论些什么。
悟空见了热闹,便凑上去看,听了一阵,得知详情。这座寺院乃是一东土和尚所建,在世已有百年,这东土和尚本是凡人,此刻怕早已不在了。
这和尚当年自东土跋山涉水而来,到灵山听尊者佛陀讲法,某一日忽有所悟,便定居在灵山脚下,凭一人之力建起了这座“大乐禅院”,这和尚也被人称作“大乐禅师”。
那时灵山脚下还算清静,并无几家禅院,相距也甚远,大乐禅师对佛经法义开示分明,时日久了,大乐禅院规模越来越大,渐渐达千人之多。
而随着周围寺院越来越多,佛门“辨正”之风也越来越兴盛。须知自灵山传下的佛经虽都一般模样,但经法意义深奥,且文字言简意赅,往往生出多义来。因此各禅院传经播道,偶尔便有不同,更不用说一些胆大妄为的信众对佛经抄写时随意增删了。
若是如此也还生不出事端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