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神医门(2 / 4)
保留下来的同时,也将许多关于神医门的传奇流传下来,每一栋建筑、每块砖瓦都有令人着迷的故事,古城的神秘吸引了许多怀有不同目的的人。另外,原汁原味的古城风貌吸引了一些从事艺术创作的,有的人陶醉其间不忍离去,甚至把家安在了这里,傅丛博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
傅丛博原来是美术学院的教授,二十多年前带着学生来太行山写生,无意中发现了这座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城,立刻就喜欢上了这里。当时的长陉古城还属于藏在深闺无人知,正是在他的宣传推动下,当地政府开始了对古城的开发与保护,退休后他把家搬到了这里,把古城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基地。
傅教授居住的地方离城南门很近。在幽静的胡同深处,有一座典型的小四合院,三间廊柱前檐式的正房,古色古香的木格门窗,两边各有两间厢房。小巧别致的庭院内青砖铺地,院子中间有一尊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屋前种着桂花树和挂满红红花朵的老石榴树,这种雅致的明代民居给人一种小家碧玉的感觉。三间正房,中间的明间是客厅,左侧一间是卧室,右侧是书房。
此刻,傅丛博就在书房内,虽然年近七十,腰板依然挺直,大大的脑门又光又亮,头顶有少许稀疏的长发,很整齐地梳理在脑后。他穿着一件厚实的彩棉灯芯绒唐装,前襟上的盘扣都没有系,露出里面洁白的内衣,两个袖口都挽起很大的一截,手腕上缠绕着一串沉香木的佛珠,周身显示出艺术家特有的气息。
书房靠窗处摆放着一张黄花梨的雕花画案,画案上摊着一幅绢本的中国古画。傅丛博双手戴着白色的汗布手套,右手握着一个放大镜,正在凝神静气地欣赏着左上角的题字。
“闲来隐几枕书眠,梦入壶中别有天。仿佛希夷亲面目,大还真诀得视传。”
他屏住呼吸,生怕从鼻子里呼出的气体沾染到画上,这幅绢本设色的古画正是几天前从佳士得春拍会上得到的《梦仙草堂图》。这几天他足不出户,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是在盯着这幅画进行研究。因为内心有许多疑问,所以试图从画上找出答案来。根据数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判断,题字的确是唐寅的亲笔,那么这幅画是否就是七十年前从子家消失的那幅?这幅画的神秘卖家又是谁?为什么提出那么古怪的要求?
傅丛博被这些疑问搅得寝食不安,他深知子家与神医门以及这座老城的关系,子家的先祖们一直担任神医门的掌门,虽然神医门早在几十年前就销声匿迹了,但是子家却一直生活在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