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回程(9 / 12)
村,又花了五天时间,虽然有驴队,但是一头驴只能背两个25公斤的驼袋,一共50公斤,无论是驴、键骡还是骆驼都承受不住这块玉石的分量,只能依旧靠人手抬肩扛。
当他们再次翻越3560米的黑旱獭达坂时,杜玫多少有种“乌蒙磅礴走泥丸,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感觉了。
这些日子以来,杜玫白天跟着塞地的号子走着,晚上梦见自己跟着塞地的号子走着,渐渐的分不清自己到底是清醒还是梦魇,脚下的路千回百转,却一直在不断的向前延绵,过去这条路一直通到北京,成为跟“丝绸之路”齐名的“玉石之路”。杜玫在数年之后还梦见自己不停的行走在这条只有野狼,黄羊,驴才能生存的小径上......
第18天的傍晚时分,这队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旅行者终于到达了流水村。
杜玫远远的第一眼望见流水村的炊烟的时候,脑子里第一个的反应是迟钝的困惑:我们要到了吗?我们此次跋涉的终点,我们这么多苦难的终止点,真的要到了吗?
杜玫的心已经麻木到毫无感觉。
但是过了一分钟后,忽然泪水无声的冲下了她的脸颊,杜玫在路边蹲了下去,把头埋在自己的双臂里,无声的恸哭。
杜玫哭了会,站起来,忽然发现眼前是一片奇异的景象,张子淳和徐航,塞地和他那些粗矿而坚强的维族汉子们,也都停了下来,在默默饮泣,泪水顺着他们已经有几天没洗的,胡子凌乱的脸颊滑落。徐航和张子淳两人也是头发胡子一团糟,脸色黝黑,嘴唇爆皮,衣着破烂,又脏又臭,活像北京天桥上要饭的叫花子。
6点钟左右,这群人在村民的簇拥下,终于到了村中央的玉矿石中转站,中转站的广场上,摆满了长条的桌椅,上面全是食物,羊肉也有,馕饼也有,米饭也有,蔬菜也有,今天全村人都将在这聚餐,流水席。
先来的那几位队员,除了司迪克外,都在那里等他们,吴老板也在,阿地里也在。
阿地里站在一块巨大的红布面前,微笑着看着他们,他身后是两辆载重大卡车。
阿地里用维语说了几句,回身猛地把身后的红布揭开,后面是整整齐齐20辆崭新的雅马哈摩托车,一字排开,威武雄壮,充满动感,在西垂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广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村民们向矿工投以无限羡慕的眼光。
这是阿地里收到张子淳托吴老板转达的短信后,特意从和田市运过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