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夏收(10 / 11)
再说白了一些,他根本就没将纪莫言放在心坎上。这也是纪莫言最忌讳的一点儿。
“玉米的产量高,本性耐旱耐寒,在最贫瘠的土地上种是最好的了。”苏青青回答。“豆类的根有小球球,里面含有改善土地的物质。”
李元楚若有所思。
“算了,本世子也不想明白为什么,你只要负责教会我庄子里的人会了就行。”纪莫言变得很好说话,也很大度起来。
“世子和王爷是我的合伙人,又是我的保护伞,这点儿要求青青一定能做到。”苏青青点头回答。
村里的夏收已经是忙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好在这几天的天时还不错,一直都是大晴天。虽然热了一些,但是所有的人都没有喊苦喊累,在村子的外围竟然出现了很多邻村过来找活干的人。一天要价也各不相同,从十八个铜板到二十个不等。
村里人也会算,就是自家人闲着在家做手工活,一天下来也赚到不止这个数。在这种情况下,清溪村的人家几乎都雇了短工帮忙。
这些打工的村民到了各家一看,哎,与自家简直是不能比了。外面的房子看着破烂,但是屋子里的家具却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
每家后面还有鸡圈猪圈什么的,一家几乎不拉。特别是每一家养的鸡,差不多都有几十只了。家前屋后的地上还种了许多的辣椒,这些都是钱呀。
“大兄弟,你们一家一年不少收入吧?”赵大宝家里过去帮工的是五个人,家里也只有八亩良田,因为宋氏怀孕了,所以赵家也舍不得让她干活。
再说一家四口人全都有收入,倒也不在乎这些小钱了,八亩地五个短工加上两个劳力,七个人也就四天结束了。
四百文钱对于赵家来说就是小钱。
“也不多,差不多五六两银子的工钱,加上鸡蛋、辣椒和大棚里的收入,也能有八九两吧。”赵大宝含含糊糊地回答。
回答他的是五个人倒吸的凉气,天啦,八九两他们一家一年也赚不到呀。
“老弟家准备盖房子吧?”看到放在外面的青砖,帮工的心存敬意问。
“暂时不行,等孩子出生以后再说。”赵大宝兴高采烈地说,眼睛望着里屋看了一眼。
“你们清溪村到底有多少厂子呀?”帮工的忍不住问,同伴们也竖起了耳朵听着。其实几个人是想请赵大宝帮着他们引荐一下苏家的家主。
“十几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