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1 / 6)
裴静姝知道生产队的钱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她也和萧长风、罗小慧协商了, 这条路就从他们饭店的营业额中抽取一部分, 剩下的让生产队出一部分, 如果队里有人愿意捐款, 到时候也他们的名字和捐款金额刻在路碑上。
这个年代的人们还是很信奉这些功德,而且都把捐赠人和金额刻在路碑石上了,谁人捐了钱, 捐了多少钱, 路过的人一看就了然。
时下的人都爱面子,一个生产队的人都认识,大家肯定也不好意思不捐, 就算捐钱肯定也不好意思捐一分两分一毛两毛, 毕竟承山大队现在人人都能吃饱饭, 还有小钱赚, 太过吝啬会被人背后指点。
裴静姝把她的想法和队里的干部们说了, 这几个干部都很高兴, 这也确实是最好的办法。现在承山大队的路被人踩坏了, 就连本生产队的人要出入也很不方便。
刘支书等人都是行动派,很快就召集大家开了会议, 说了修路的事。刘支书的兄弟刘厨子和侄儿刘兴凭着一手好厨艺做出的素炸丸子在整个河坎乡都很有名, 只是他们每天都要背一只沉沉的炉子去集市上, 也是吃了许多苦。如果有公路, 他们也可以搞一辆简单的手推车, 到时候把菜、油和炉子、锅等全都放上手推车上, 也可以省许多事。
生产队里大部分人还是持赞同意见,只有少部分比较固执的不同意。
不过集体社会也有集体的好,那少部分人的意见最终还是左右不了要修公路的决议。
萧长风和刘支书等人去石场联系了石块的价格,又定了石块的用量,让石场和萧长风一起拉去修路。汇水县这个地方没有挖掘机,裴静姝也不知道这个时代有没有那些先进的机械,听说河坎乡唯一的那条路也是大家用锄头等传统工具修出来的。
为了提高效率,生产队给修路的村民们下达了每天的任务量,完成了也像记工分一样记在本本上,等到月底再结算。
不过从河坎乡到金沟村要穿过另一个生产队,刘支书等人又和隔壁生产队说了修路的想法,隔壁生产队也答应了让他们占修路的地,但同时也有几个附加条件,第一个就是要让裴静姝今后同等地给他们提供猪饲料。看着承山大队每年卖那么多猪肉,谁不眼红?
第二个条件是公路必须通过他们的养猪场和仓库,大概也是考虑到运输方便,现在种地并不免粮食税,虽说比起封建时代,现在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粮食税收得也不多,但一个生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