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5 / 6)
段微生以过人天资承继家学,童稚之龄便成了声名远播的“神童段微生”。
世间事仿佛总有轮回。
段微生成年出仕时先在雁鸣山武科讲堂任典正之职,后升调至鸿胪寺九议令,武德五年冬领圣谕入内阁后仍兼管鸿胪寺,以“一人当百面”的本事迅速平步青云。
他几乎可以算是大周开朝建制以来晋升最快的年轻文官。
可他自己却说,若他站在自家先祖段无虑面前,那便是“明月在上,流萤无光”。
在段微生之后,上阳邑明辉堂夏氏夏谨言的后人中竟又出一个承继家学的全才夏俨。
夏俨是承恩侯夏鸿静的次子,较段微生小两岁,却因远离朝堂、无公务烦忧,一门心思专注治学,如今才二十出头的年纪,其各方面的学术成就已在段微生之上。
武德三年秋,为解决西南边陲与利州一山之隔的“红发鬼国”之患,武德帝向天下发出招贤令,寻在野的博学大儒进京,协助鸿胪寺九议令段微生共同完成“转译红发鬼国言语”之事。
此乃国之大事,大周在成功转译“红发鬼国”言语后,终于明白对方多年来频频越山滋扰利州,是因所在国土多天灾,地贫物匮,便有意举国归化一山之隔的富饶强邻。
只因双方言语不通,这才每次越山都起冲突,最终兵刃相见。
言语互通后,双方先缔结了边贸互市之约,红发鬼国派使团前往镐京接受教化,拟在十年之内完成融合。
这算是武德帝在位的短暂五年内,对外取得的最大政绩,足以名垂青史。
而负责主持钻研两国言语转译的段微生,与揭招贤令而来的承恩侯世子夏俨,则是这件事里最大的两位功臣,世称双璧。
*****
夏俨此人很妙。
因上阳邑离京近千里,他在自家地盘少了许多繁缛拘束,便生成一派旷达不羁的风流疏狂。
虽专注治学,却没有刻板学究气,常有奇思妙想,待人接物也颇有几分让某些人看着总想皱眉的癫痴意趣。
或许可以说,抛开天资才学,他与赵荞的性子倒是有点异曲同工的意思。
镐京这些贵门少年少女们终归长在天子脚下,哪怕任性恣意如赵荞,却还是会面临某些不得不遵循的约束。所以夏俨这个一两年才进京一回的家伙自然格外瞩目。
赵荞与他算不上朋友,以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