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四叶参(三)(2 / 5)
也显得孤单。
走在这些红墙黄瓦之间,内心里总觉得平静。可从乾清宫到承乾宫的几步路,心情便不大一样了,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弥漫在唇齿间,又带着回甘。萧恪不喜欢在这条路上坐肩舆,有时候他喜欢细细品味着自己内心的这一分不同,腔子里带着几分欢喜和盼望,这条路和别的不一样。
萧恪知道自己对陆青婵不同,这天潢贵胄的人,擅长在乾清门前大行杀伐,擅长在沙场上以冷刃搏杀,自然也擅长这剖析自己。有许许多多复杂而陌生的情感搅揉着他,他走在月色如水的凉夜里,偶尔抬起眼睛就能看到冷月孤星。
脑子里就会想起那个如月如星的女人。
承乾宫依旧亮着灯,院子里的灯柱里烛光并不刺眼,廊下摆了一张小几,小几边上,放了一张樟木贵妃榻,陆青婵正坐在上头抬头看星星,手里握着一把缂丝的素面团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身边时一个小炉,炉子热着茶水,咕嘟咕嘟地滚着,茶香气也是淡淡地,但是却很勾人。
萧恪站在承乾门不远的地方,似笑非笑地瞧着她,陆青婵回过神来,手里捏着扇子对他行了万福礼。萧恪走到她面前瞧这她这院子,忍不住说:“你过得倒也自在。”
茶壶里的香气中带着一丝微甜,萧恪吸了吸鼻子:“放了什么?”
“新桂花和石南叶。”陆青婵把小吊炉拎下来,找了个干净的汝窑茶盏给萧恪倒了一杯,“这是我母亲写的方子,年头长了想不起具体用量了,我掐算着放的,皇上尝尝。”
萧恪啜饮一口,确实回味绵长,他在一边的太师椅坐下,看向陆青婵:“你像你母亲,还是像你父亲?”
四野俱静,暖风徐徐的夏日里,只有绣墩草里的蟋蟀的低鸣,再有就是小吊炉里滚沸的茶水。陆青婵在贵妃榻上坐下:“妾不像父亲也不像母亲,年岁不大便进宫伺候了,若是像,许是略像母亲些。只是逢年过节也见不到几面,如今也不知道像不像了。”
只有陆青婵自己的声音散在风里,两个人立在盛夏的院子里头,融融的灯柱之光泼在陆青婵身上,连风都带着难得一见的温情味道。
她说得是事实,萧恪心里也明白。他生母并不是个有主见的人,只记得她是个受了委屈也不肯说出去、偶尔只会一个人垂泪的人,加上去得也早,宫里头她的痕迹便也越来越少了。有时候他看着陆青婵,觉得她也是这样一个人。
任由旁人打罚一声都不吭,却不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