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8 / 9)
爱,更希望我能像温作家一样,看得见我的孩子有多可爱。同样的,我的丈夫有多体贴,我的父母有多爱我。谢谢温知秋作家的这一篇札记,虽然比起《蜀山》和《大惠山》而言,它短小又琐碎,没有惊心动魄、爱恨断肠的情感,却有着细水长流的平淡与幸福。”
这几篇不仅仅把罗家和感动的湿了男儿眼眶,温向平看见了也是心中温暖。甚至在睡前的胎教时光,温向平还专门把这些来信念给尚在苏玉秀腹中的孩子听。
无论是谁寄来的信件,通通都会先寄到新周刊,由罗家和与小方筛查一遍后才会交给温向平。温向平也会将来信都收起,如今已经攒了几个纸箱。而其中温向平读来共情的,就会再将其另外放一个盒子――这还是温向平最近新有的爱好。
每天的胎教时光除了给未知性别的女儿儿子唱首歌,还会将这些读来心暖的信件一一读完,温向平的嗓音温润如流水,响在耳边很是动听。
揣着孩子的苏玉秀自然也将这些信都听进了耳朵,既为自己丈夫自豪,又为这些可爱的读者暖心。于是叮嘱温向平道,
“人家这么用心的给你写回信,你得更加用心的写书回报读者才行。”
温向平抚着苏玉秀已经微耸起来的腹部笑道,
“我晓得的,你放心。”
苏玉秀这才心满意足的继续听温向平拿出来的故事书。
纵使那么几家混水摸鱼的杂志没能如愿,让其趁了温知秋的便宜总还是膈应人。然而这种膈应在贾平仄和史仁相继发表对于《阳阳解九连环解不开》的评价后就荡然无存。
或许是为了避免流言,贾史二人的评论都发表在了人民杂志上,其间对于温知秋这篇札记不说十足赞赏,却也差不离。
“文字拙璞,娇儿憨态如在眼前,寥寥几笔可见功底深厚。其意天真令人会心一笑,其字精简,多则赘少则乏,实乃佳作,观其往作,则更上一层,在形在意,皆有精进,盖因其豁然心性,通达之行。”
贾平仄这篇言论虽然不如其他人的长篇大论,分量却要胜出数倍。何况与其说是贾平仄点评温知秋这篇文章,不如说是给趟了浑水的杂志报刊一个警示。
贾平仄通篇只夸赞了温知秋的文笔,对其罹患脚疾之事虽然只在最末尾提了一句,却足以看出其对于温知秋的欣赏态度。这样一位堪称国宝级的作家都这样说了,再有人揪着这事儿做文章自然就不怎么合适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