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雪灾(5 / 5)
体质还是意志都是其中佼佼者。且那时他们已到绝境,再行招揽,省财省力。”
又和她分析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成本,以她目前存储的物资和拨付给镖局的银钱,若按他的计划来,最终可供养四千私军,若此时开始,便只有一半。
他说的话,萧宓全都听懂了。他的意思就是,如今招揽壮丁,多会拖家带口,对镖局来说多少要照顾下壮丁家属,会多出一笔很不必要的开支。若等到二十天后,剩下的基本都是身强体壮者,他们年老年幼体弱的家属几乎都死于严寒,孑然一身,又无路可走,很容易招揽,也便于管理。
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他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明明有余力,却见死不救,萧宓觉得自己一辈子都会良心难安。而且,她并不觉得孑然一身比拖家带口更好。
“我想,与救一人相比,救其一家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忠心和感激。而且如果一个人家人都死光了,他无牵无挂地活着,又有什么奋斗的动力呢?”萧宓试图去说服赵侑。
“如此得来的斗志成本太高。”赵侑否决了萧宓的说法,又道,“此事自有我与手下人帮你料理,你只管接收最终结果便是,我保证不会有你担心的隐患。”
如何让孑然一身的壮丁有斗志有上进心,那就牵涉到洗脑与训练的手段了,让萧宓知道她更不忍心,不如自己全权帮她处理好。
如今机会难得,其他几个郡他也在大肆扩张,既然萧宓要河东的,他就不与她争,可也不想看着她将四千人白白浪费掉两千。
萧宓感觉自己说服不了他,可此时要将事情全部接手过来也不现实,只得道:“既如此,那六表哥这边还是照原计划进行。”
说着,便起身告辞。
要精于谋算的赵侑来做慈善,也确实找错人了,在他那里口碑与民心的重要性并不高。萧宓心中盘算着,或许还是找赵佶最合适。
他毕竟是父母官,或许可以争取下开仓赈济,即使不行也可以发动河东其他大户一起捐赠或者施粥,萧家也再出些力,应该可以尽量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