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我在农村做游戏(三合一)(8 / 12)
戏,孩子们平时的娱乐还包括了唱歌谣什么的。
当然啦,唱歌这些也都大半是跟游戏配合着一起的。
比如在玩‘抓羊羔‘(游戏玩法类似于后世的老鹰捉小鸡)的时候,古家村的小盆友们就会唱:“咚,咚,快快跑,跑快干啥来?抓您的羊羔来。俺的羊羔咋着来?吃俺二斗高粱二斗麦。到下年还给您?不行!天上掉下个银娃娃,抓着算你的,抓不着归俺啦!”
或者是玩‘扯皮条’时候,分成两班对唱,接不上来的算输,内容是这样的:“
扯皮条,拉皮条,
您那门里几年高?
三年高。
扯红马,带樱桃。
樱桃红,切紫菱。
紫菱紫,切蔴子。
蔴子蔴,切干茶。
干茶干,切黑碗。
黒碗黑,切粪堆。
粪堆臭,切腊肉。
腊肉辣,切面瓜。
面瓜面,切鸡蛋。
鸡蛋滚,切凉粉。
凉粉凉,切冰糖。
冰糖冰,切正东。
正东是您啥家?
是俺叔伯哥的丈人家。
姓啥?姓潘。
钻个骡马俺看看。“
像是这些个,古明妍就不会了,毕竟这不是单纯的技术和规则,这是包含一地的风俗和文化的。再加上里面还夹杂着方言的发音,她就更不会了。
所以为了能更好的融入小伙伴们当中,她也只好跟着好好从头学起,一遍遍的跟着哥哥姐姐们唱。最后会唱了后,古明妍还想着要是有机会了,她也要把这些童谣给一并的记录下来才好。
毕竟这种乡间游戏的口传歌谣也能够算作民俗文化的一种嘛。这些只在口耳相传的歌谣也会因为之后这些孩子们慢慢的长大而被忘记,要是早早的传给了下一代了还好,要是没有的话,岂不是可惜了。
历史上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开端的《诗经》,其中《风》的部分不也是周代各地的歌谣嘛,虽然这些儿歌没有人家《诗经》里收录的那些诗歌的艺术价值那么高,但也总是一定区域内劳动人民和当地孩童生活劳作的现实状况的反映吧。
再不济,那也是今天跟自己一起玩耍的这些小伙伴们心里关于童年的记忆。若是被记录下来,等到有一天这些人再回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