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优势(3 / 4)
在战场上表现不错,吴可放心之余忍不住好奇问道。
“法国人的反应十分奇怪,他们竟然后退收缩防守!”
幕僚脸上闪过一丝潮红,显然心情激动到了一定程度。
“这很正常啊,法国人吃了亏,眼下本土又是那个情况没法求援,这时候不收缩防守难道还要跟咱们的人拼命不成?”
吴可不以为然说道,他又不是没跟法国人开过票,自然知晓法国人的德性,他们可不像传言中那般厉害。
……
眼见安南前线情况良好,吴可一时心情大爽,想要找个人好好分享一下心中喜悦,而是还在陕甘地区平叛的左宗棠便被他惦记上了。
知道左宗棠军务繁忙,吴可也不好过分打搅,于是便写了一封长信送了过去,将这些日子两广所发生之事,已经他的打算一一表明,信中最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一份由乡勇队一干高级将领讨论整理出来的,一份有关普法战争得失的分析报告,期间详细描述了此次战争的详细经过,最重要的便是吴可跟手下一干心腹将领讨论得出的心得体会。
“普军战争计划周密,兵员充足,动员、集结迅速,装备优于法军(在普军用身体检验了法军沙斯波式击针枪的优越性之后,普军就把部队撤到法军步兵射程之外,用优越的钢制克虏伯大炮痛击法军)。
到1870年,一支军队想靠近敌军已经非常不容易,普军步兵袭击法军,法军轻骑兵袭击普军阵地,都是伤亡惨重,普军最后之所以胜利,一方面是它的大炮,另一方面是他的兵力上优势,允许他们使用侧翼包围。
普鲁士的铁路网对于军事具有重要的意义。战后有英国军事学家说:“德国铁路系统优越的运输能力,是它在1870年赢得胜利的一个有力因素。”在普法战争的各次战役中,正面进攻很难取胜,需要动员优势兵力从两翼包抄敌军。
而动员大量兵力进行包抄,就需要迅速调动部队,运输能力必须跟得上。普鲁士发达的铁路网不仅能够迅速地把大量部队运往前线,集结到作战地区,而且能够使部队的给养得到及时的补充。
比起普鲁士来,法国的铁路运输能力就有很大的差距。战争爆发后,它未能及时地调集足够的兵力。1870年8月初,当毛奇率领的37万普鲁士军队越过边境时,法国只能以24万多人的兵力相对抗。
据另一资料说,1870年8月2日,法国在边界上只能陈兵26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