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水生火热(3 / 6)
暂缓西征、全力海防”的观点,左宗棠竭力反对。他认为新疆、蒙古和京师连为一体,新疆失守,连锁反应,危机京城。因此他主张水陆并重,一边收复新疆,一边加强海防。
左宗棠分析当时国内外形势,认定是进军新疆的好时机。回民叛乱已然平息,新疆叛乱势力尚处萌芽,非根深蒂固,英俄皆对新疆虎视眈眈,沙俄已占伊犁,以夷制夷的策略失效。
此时,沿海地带海防形势较塞防缓和,列强多忙欧洲战争和财富争夺,中国趁时出兵新疆,收复失地,如若不然,日趋严重,尾大不掉,愈加棘手。
其清醒认识到“海疆之患不能无因而至,视西陲之成败以为动静。俄人攘我伊犁,必将久假不归。大军出关,艰于转运,深入为难。我军日迟,俄人日进,宜以全力注重西征,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
同时他表示东南海防局势没看起来那般困难,朝廷难道忘了东南沿海还有一位实力强劲的两广总督吴可。
以他对吴可的了解,除非远东英法联军再次联合出兵,而且还只能海军配合,才有可能于两广沿海地带成功登陆,否则列强军队绝对讨不到好去。
而此时新疆局势已经糜烂,朝廷再不动手平乱,等到乱军彻底稳定局势,朝廷再想有所动作,所需付出代价可不是眼下能比,就不知朝廷到时有没有那个财力跟魄力?
左宗棠原本只是一番实言,谁料却给吴可惹来不小麻烦……
而应左宗棠之请,吴可虽严密监视安南局势难以抽身北上,但还是发来奏折参与此次‘海防’与‘塞防’之争。他自然站在左宗棠一边,历史证明左宗棠的“海防”与‘塞防’联合才是正理,他自然不可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在奏折之中他几乎是拍着胸口保证,有他吴某人和手下部队存在,起码两广地区海疆不用担心,列强想从两广占便宜绝不可能。
……
朝廷反复斟酌,最后决计采用海塞并重的方针,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速筹进兵,节节扫荡”;同时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事宜,吴可从旁协助,两广水师作为南洋水师主力办理。
得,搞来搞去结果最受伤的,却是两广方面。幸好两广实力强劲吴可并不在乎朝廷的支持,否则还不得被气炸了肺?
……
话说清廷发迹于东北,叩关南下,建立帝国,据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