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1)(20 / 24)
问:马小杰,想好了吗?
答:想好了。
问:是你杀了张天向吗?
答:是。
问:你是用什么东西杀死张天向的?
答:我忘记了。
问:是不是用剔骨刀?
答:哦,是的,我用他家挂在厨房墙上的剔骨刀杀的。
问:一共捅了他多少刀?
答:我记不清了,好像是捅了几刀吧。
问:是不是捅了4刀。
答:是的。
问:你为什么要杀张天向?
答:他欺负我爸爸妈妈,我从小就很恨他。
问:那你为什么还经常去他家玩?
答:我喜欢和他女儿在一起玩。
问:你把剔骨刀藏到哪去了?
答:扔到马坳村大桥下的水潭里。
…………
第6次笔录:
问:马小杰,你到底把剔骨刀扔到哪去了?
答:让我想一想,当时我很害怕,脑子一片,真的不知道扔到哪去了。
问:是不是扔在你家后面的风水林里?
答:好像是吧。
问:如果不是怎么办?
答:是……肯定是扔在风水林里。
…………
这6份笔录每份都注明做笔录时的时间、地点、问讯人和记录人,还有笔录的编号。有趣的是:每份笔录的时间都相隔8到9小时,有两份分别为凌晨2点钟,都是在三天内完成,只有第6份笔录是在马小杰认被刑拘后的第5天做的,问讯人和做笔录人几乎都不相同。沈雄看了有些兴奋,这些笔录的时间说明了当时的专案组使用了疲劳审讯法,而且讯问人有明显的诱供嫌疑。
一个未成年人在强大的专案组折磨下,不得不承认自己犯罪了。可想而知,当时马小杰是处于生不如死的状态,要不,谁都不会承认自己杀人,当然,笔录不可能把讯问人威逼被讯问人的话写在上面。当时没条件在预审室里安装录像,不可能把逼供马小杰的细节呈现出来,但沈雄已能想象出当时马小杰承受着多大压力。
逼供和诱供是中国部分办案人惯用的手法,一是没有敬业精神,不去查找更多的证据来证明嫌疑人有罪,而是逼嫌疑人承认自己有罪;二是迫于上级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