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铁血帝国(本卷最后一章) (5)(18 / 22)
只要把朕交代给你的事情办好就可以了。”关绪清摇摇头,然后继续说道,“朕现在需要你做的,就是让你的小舅子马上去活动,记住,要以个人的名义去活动。朕要让他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成为他所在的那个集体农庄的负责人。至于说在此之后还需要干些什么,朕到时候会给他新的旨意。切记,你一定要让他明白,朕需要的,是她以个人名义去办这件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任何举报腐败之类的条陈向上递交,你都可以私下拦截。总而言之,朕都对那里所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
无可讳言,如今的关绪清在政治上已经相当成熟了,当初那个懵懂带着几分幼稚的年轻人,已经成长为善于左右逢源,拿人做枪的政坛老手。这一次,他想要推行的新农业经济政策,实际上就是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他要将原来印度所实行那种大集体农庄制度废除掉,化旧有的土地政策为单个农户个人承包、以家庭为单位的半私有化的土地政策。
很显然,在原来的集体农庄制度下,无论农庄社员的素质有多么高尚,在那种完全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经济制度下,他们的劳动积极性,都会受到极大的打击。而今,中美战争刚刚结束,而由于大量的轻壮劳动力被消耗在了战争中,因此,帝国如果想要在这个时候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提高农村经济,那么唯一可以倚仗的方法,就是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了。那么话又说回来了,要如何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呢?这一点对别人来说可能比较复杂,但是对于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走过来的关绪清来说,却并不怎么复杂,中国取得的成功已经是一个最好的范例了。
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在印度实行了千年的大地主、小农奴的制度根深蒂固,想要朝夕改变是很难的,随着印度成为中华大联邦的一员,原先的地主阶层被大大削弱了,这就给土地承包责任制带来了机会。但印度官员和当地人民肯定难以马上接受这个新生事物,关绪清认为,如果他直接在内阁会议上,把他的主张提出来,那么肯定会受到印度方面更为强大的阻力,正因为他明白这一点,所以才尽可能的避免直接将改革的问题拿到正式的会议上去研究,他要走一条弯路,弯曲但是却有可能会顺畅的路。
就像游击战中所说地那样,由农村包围城市。由地方包围中央,关绪清需要在印度境内的某个地方找出一个试点,大力推行他的改革方略,然后以这个“点”的成功来带动“面”的改革。可是这个“点”要如何去选择呢?直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