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5 / 5)
人可以构想一颗星,放飞它,让它在轨道上运行。然而在上帝面前,他远远不如那个放飞一个金色的思想之星、并让它在历史轨道中运行的人更伟大。
H.W.比彻
第十七周:有渴望、才有希望
简介
求知的渴望是不可抗拒的磁力,它能吸引住知识和智慧,并让它们为你所用。渴望越是热切持久,你得到的发现就越是明白无误。这使你得以与世间的一切力量相抗衡。
一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崇拜的哪种“神”,反映出了这个人的心智状况。
问一个印度人什么是神,他会向你描述一位显赫部落的神武酋长。问一个异教徒什么是神,他会告诉你火君、河伯、这神、那神以及诸如此类。
问一个以色列人什么是神,要么他会告诉你摩西的神,摩西认为宣布诫命的上帝有利于强化统治,因此,摩西的神就是“十诫”。要么他会告诉你约书亚的神,这位神带领以色列人攻城掠地、屠杀俘虏、抢夺财产、把所到之处夷为平地。
所谓“蛮族”的人们为自己的神“雕刻偶像”,然后向它屈身跪拜,对于他们中少数有智慧的人来说,他们不过是把这些偶像当作一个精神支点,一个可视化的外在形象,用来寄托自己的灵魂。
我们21世纪的人,尊崇那位“爱的上帝”。理论上是如此,然而实际上,我们为自己雕刻了“财富”、“权力”、“时尚”、“习俗”、“传统”等等的偶像。我们“拜倒”在它们面前,崇拜它们。我们把全部意念集中在它们身上,而它们也因此在我们的生命中得以具体化。
学会了第十七章的读者将不会错把表象当成现实,你将关注一切的“因”,而不会只在乎“果”。你将关注生活的现状,因此,结果绝对不会令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