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部分(7 / 7)
一时,天时人心,各有不同。尔大国岂
无智慧之时流,何不能因时制宜乎?”其实努尔哈
赤、皇太极等一直自认是金的子孙,他为了求和,连
祖宗也不认了。
GB他后来在写给崇祯的奏章中说:“诸有利于封疆者,
皆不利于此身者也。”所以他的知己程本直说:“举
世皆巧人,而袁公一大痴汉也。唯其痴,故举世最
爱者钱,袁公不知爱也。唯其痴,故举世最惜者死,
袁公不知怕也。于是乎举世所不敢任之劳怨,袁公
直任之而弗辞也。于是乎举世所不得不避之嫌疑,袁
公直不避之而独行也。”所谓“举世所不得不避之嫌
疑”,就是与金人议和。
HB《孟子·公孙丑》:“昔者曾子谓子襄曰:‘……自反
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IB袁崇焕《边中送别》:“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
宝刀头。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策杖
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
我边尘尚未收。”
JB袁崇焕《山海关送季弟南还》:“公车犹记昔年情,万
里从我塞上征。牧圉此时犹捍御,驰驱何日慰升平?
由来友爱钟吾辈,肯把须眉负此生?去住安危俱莫
问,燕然曾勒古人名。”“弟兄于汝倍关情,此日临
歧感慨生。磊落丈夫谁好剑?牢骚男子尔能兵。才
堪逐电三驱捷,身上飞鹏一羽轻。行矣乡邦重努力,
莫耽疏懒堕时名。”其中“磊落丈夫谁好剑?牢骚男
子尔能兵”两句,写出了他两兄弟豪迈的性格,就
诗而论,也是豪迈的好诗。
八
在这段时期中,皇太极进攻朝鲜,打了几个胜仗后,朝
鲜投降,订立了对满清十分有利的和约,每年从朝鲜得到粮
食、金钱和物品的供应。皇太极本来提出三个条件:割地、擒
毛文龙、派兵一万助攻中国。朝鲜对这三个条件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