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诬枉(1 / 18)
数日之后,神策军都虞侯豆卢着告发尚书右丞宋申锡包藏祸心、图谋不轨,勾结内廷宦官花无欢,妄图篡夺天子之位,拥立漳王称帝。豆卢着随同奏疏出具了花无欢里通外臣的书信,并以封锁消息为由,奏请避开大理寺与御史台,直接由内狱审理查办,即刻派遣神策军搜查尚书府。
这道猝不及防的奏疏令李涵措手不及,他有心回护宋申锡,本想拖延些时日调查出真相,然而此时神策军中尉王守澄竟也出头,再度奏请搜查尚书府,他位高权重,这一近似逼宫的手段迫使李涵不得不就范,王守澄立刻派出麾下的神策飞龙军抄检了尚书府,结果理所当然地,他搜出了漳王的亲笔信。
王守澄本想趁机先斩后奏,立刻调拨两百名神策军骑兵抄灭宋申锡满门,可惜他麾下的一名飞龙使认为此举不妥——没有天子诏书就血洗尚书府,只会引发京城不必要的恐慌,届时难免会给有心人以可乘之机,不如先请圣上召集各省宰相入宫商议,定夺了宋申锡的罪名后再行事。王守澄深知如今有多股力量在暗处觊觎,他素来是趁乱发家的班头,当然深谙此道,因此才听取了麾下的劝谏,悻悻罢手。
而此时大明宫中,李涵担心王守澄察觉自己与宋申锡的关系匪浅,不敢轻举妄动。王守澄在搜查完宋府之后,带着搜获的漳王亲笔信来见李涵,向他奏请即刻召集各省宰相入宫,以定夺宋申锡的罪名。李涵面对王守澄呈上的物证,迫于形势所逼,只好应允他的奏请。
这一天恰好是旬休日,李涵火速派遣中使出宫,召命各省宰相前往中书东门集合。一直在仪门外等待消息的宋申锡,看见了中使出宫召请宰相的人马,慌忙向他们打听宫中情况。
“圣上今日可是要召见各省宰相?”宋申锡此刻急着想找到一个面圣的机会,满怀希望地向中使道,“下官如今是戴罪之身,不知宫中圣意如何,想舰颜请大人明示。”
那中使也知道天子素来对宋申锡青眼有加,所以这一次不无遗憾地回答他:“宋大人,今日圣上赐下的诏书中,并没有您的名字。”
宋申锡一听此言,便知道自己的罪名已被坐实,他也清楚天子此刻被阉党控制,不可能为自己伸张正义,可心中仍不免悲怆失望、百感交集——他与圣上君臣一心、同谋大举,本指望能在暗中打击阉党清除宿弊,不想今日却遭好贼陷害,不但前功尽弃,连面圣自陈的机会都没有!如今他一人含冤获罪也就罢了,只是今后朝中奸佞横行,到底何时才能将阉祸铲除,还大唐王朝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