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名声大振2(2 / 8)
没理他,身子略微向前倾去,清亮的嗓音便从麦克风里传了出来。
“华夏人尊玉、贵玉、重玉、爱玉、用玉、佩玉、玩玉,有说玉能镇邪,能避鬼凶;玉温润光洁,可修德养性;玉光剑气,吉祥之辉,悦耳之声。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其奥秘非言语所能穷。”
她将玉壁托在手里说:“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块玉壁,是良渚文化玉梳背。它的包浆自然、沁色优美,是一枚老玉壁。它的沁色是由外而内沁入玉内的,完全呈现的是一种自然的痕迹,是真品无疑。”
这件玉壁的主人,在台下问道:“苏韵小姐,我赞同你的说法。我也知道这块玉壁是良渚文化玉梳背。但是……有一点我不明白。良渚文化玉璧沁色多为雾状的灰白色。你看我这块玉壁却是流水状……这怎么解释?”
主人是一位大富商,叫张建国,他最爱收藏玉壁,对玉壁也很有研究。
对台上这块玉壁,显然也是查过大量的资料,但他一直都拿不准这件玉器的沁色,所以才拿来古玩鉴赏大会,寻求专家的指点。
苏韵看着他,认真地说:“您这个问题我也曾仔细地研究过。您也知道,古玉受沁,都是顺着玉器原有的裂缝沁进去,或是沿着玉质松的部位沁进去。”
“您的这块玉壁的沁痕,呈水流状,是因为玉质软硬部分,界限分明。软的部分受沁,硬的部分保持原样的现象。所以呈现出了流水状。”
那玉壁的主人,仍是摇头,表示不理解。
苏韵认真地看着他,说:“这么说吧,良渚时期的玉璧由于受切割工具的限制,所以……形制都不太规整……”
“哦?你是说因为这块玉梳背的切割不规整,才导致有的地方略薄,有的地方略厚?”
“对!”苏韵肯定道:“薄的部分受沁深,厚的部分保持原样的现象。所以呈现出了流水状。”
那玉壁的主人,见其他几位专家纷纷点头,这才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说:“原来如此……”
苏韵的话一说完,立刻引发台下一片哗然之声!
谁也没想到,她竟说出了这块玉壁的来历,还将细节说得如此透彻!很多人想不透的事,让她一下子就点透了。
她还说……关于这个问题,她也曾仔细地研究过……她才多大?十九岁而已!
难不成,她上初中,上小学就开始研究玉器了?
众人心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