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南望(九)(5 / 5)
些都是高技术工作。破家值万贯,在机械行业绝非是一个比喻。
人民党也是用了二十几年才积攒起现在的家当,因为机床设备没有这么久的时间根本不行。现在人民党终于突破了晶体管与激光在内的很多新技术,精确度更高的新式机床开始能用,这些老式机床也需要处理。处理对象就是日本。
日本这几年在模仿中国的科技树计划在搞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在纸面上很容易做到,理论与数学一结合,什么样恢弘大气的方案都能办到。日本国内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小企业,让他们花费巨资购买设备根本不现实。日本的很多家庭工厂,标尺都是以毫米来计算。控制精度完全靠工人的经验与手工。
人民党一大批精度过低的机床直接回炉去了,剩下一批精度好歹也在0.2毫米以上的机床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就准备卖给日本。
之所以卖给日本而不“送给”苏联,并不是陈克心疼那点子钱。大工业国都有这股气魄,例如英国现在的财政大臣张伯伦就搞了一个“理性化政策”。由英国政府出资购买陈旧的工厂以及矿山,然后由政府把这些工厂与矿山直接给报废掉。这样采用新设备的工厂与矿山才有出路。靠这个政策,英国工业开始摆脱陈旧落后的面貌,开始大量出现更新换代。
陈克觉得有必要在日本身上动动脑筋,生产力发展绝对不是一个温情脉脉的玩意,新中国当年闹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说白了还是内部存在激烈的政治路线斗争。如果只是进口些设备,购买一些新技术,根本不会有这样的动静。
在日本内部激烈对抗的时候,能够促进日本生产力进步的举措带来的很可能不是日本经济得到立竿见影的提升,而是一场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
陈克知道自己已经走在了人生的暮年,既然中国已经有了变化,那么陈克就希望让国内外的敌人上演自寻死路的戏码,然后深刻教育党内的同志,甚至是全国人民。尽管这种做法可以称为丧尽天良,但是陈克的良心没有任何受到谴责的感觉。
“可能会发生什么,这是我自己的想象。真正会发生什么,这就需要同志们去看,去记录。这对中国完善社会科学而言,是宝贵的资料。”陈克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