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最期(九)(4 / 7)
的掩体,把里面的军人与机枪都给炸上了天。
第一炮就获得了如此成功,炮兵部队众人都发出了一阵欢呼,其他炮位纷纷开炮,呼啸的炮弹片刻就把宫门前的防御阵地给犁了一遍。
见到守卫部队的火力被削弱,河野寿大尉拎着步枪就带队向宫门前冲了过去。因为与中国的战斗屡战屡败,所以日军非常重视学习中国陆军的战术。中国军队已经换装了自动步枪,装甲力量也在快速建设。这些日军一来不清楚,二来也根本没有工业力量去模仿。在甲种师团里面,部队全面模仿中国在栓动步枪时代的战斗模式。刺刀、手雷、三人战斗小组、轻机枪与迫击炮伴随进攻。
这样的改编费用巨大,不仅仅是装备需要的物资,这种战斗模式需要更多训练有素的班排级指挥官,特别是优秀的“军曹”。这可是要了日本军队的老命。日本的军制与中国不同,中国工农革命军实施了官兵平等的政策,各种战斗总结会议都要开。大量的具体问题经过军事民主商讨之后,集思广益,有诸多解决的办法。从这些办法中进行筛选,集思广益,最终才能总结出步兵战斗模式。
日本这种等级森严的体制,想搞这种步兵战斗模式就遇到了极大问题。首先就是部队的内部阶级对立导致士兵地位低下,再优秀的士兵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士兵得不到尊重,也没有升迁机会,靠强制训练让部队掌握大量军事技能是不现实的。练得再好也是个充当炮灰的大头兵,基层士兵根本没有这样的积极性。
安腾辉三中佐已经在自己的联队中已经极力淡化日本军队中传统的压迫,但是不管安腾中佐怎么努力,日本军队的本质不改变,他怎么都不可能接近中国工农革命军的水平。即便如此,安腾中佐的部下已经愿意为自己的长官效死力,哪怕跟着安腾中佐造反也不在乎。安腾中佐的联队已经算是初步掌握了一定中国军队的战斗方式。
安腾中佐面对的敌人还是传统的日本模式,这帮把守宫门的部队根本适应不了新式战斗模式,他们采取的还是更早的日军战斗模式,加上守卫部队除了战斗之外还有仪仗队的功能,更不可能对新式的战斗方式进行推广普及。在遭到炮击之后,这些把守宫门的卫队立刻以班为单位开始抵抗由无数三人进攻小组组成的进攻,双方刚一交火守卫部队立刻就吃了亏。皇宫卫队们一个班向一个方向射击,对方的一个班从三个方向攻打过来。即便双方的射击水平不相上下,可火力利用率则天差地别。战斗片刻之后,最前面的部队已经到了用手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