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先手(七)(4 / 6)
没有那么强烈。财政上的压力是如此巨大,人民党中央委员会数百位中央委员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虽然陈克一直吆喝着战时体制,中国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并没有真正面临全满调整的必要。决定人民生活的基础部门全部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技术更新与订单和科研计划有关,想得到更多技术拨款就得有订单,在订单合同达成之后,每一个企业就能够如愿以偿的提升一部分技术以及工艺。这是中国工业水平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陈克数年前召开12人会议的时候提出的“南下计划”依旧是秘密,中国向南进攻的计划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实。章瑜的发现,同志们对与南进计划的感受未必是开疆拓土,也未必是民族主义的激情,更未必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推广。大家非常现实的为自己所属的利益集团谋取更大的份额。哪怕不是那种寻求私下交易的捞好处,制度之内为本利益集团争取更多份额是工业时代的应有之意。
章瑜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件事,几年前12人会议之所以不同意主动南下,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国力问题。当时预计中国需要一次全面的动员,需要把所有生产能力全部投入到战争中去。现在看起来战争需要的投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激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章瑜离开第一线好几年,人事部安排了李润石为章瑜介绍这几年的最新进展。
“章瑜同志,我们也没干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强化了一下党组织建设。”李润石在汇报的开头这么讲到。
即便李润石是自己推荐的人选,章瑜依旧听的很认真。既没有居高临下,也没有那种“恩人”的自得。
听完了汇报之后,章瑜在李润石的带领下乘坐火车去安徽参观了国防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研究中心。中国的车头已经开始逐步从蒸汽机车替换为内燃机车,火车也开始提速。几条主干线的轨枕从木制换成混凝土质地。
“为什么把晶体管和计算机中心放到安徽?”章瑜坐上火车之后问道。就如同凤台县曾经是中国革命中心,现在重新回到了中国普通县城的地位。往日的辉煌仿佛从未发生过一般。
“气候原因,淮河以北的空气湿润度不够,浮尘比较多,不太适合这些精密设备生产。我们还有计划未来把新的成熟生产基地放到刚解放的大马那里,那里的空气更适合这些精密部件。”李润石答道。
“这是陈主席的意见?”章瑜随口问道。
李润石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