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扬州稻瘟病(2 / 4)
林如海见贾琏会意,人就愁眉不展,一脸操心,“也不知这建军到底是怎么得罪了他们,也不关心这案子能不能破,倒是你,先前大皇子和北静王拉拢你不成,怕只怕……你……”林如海担心大皇子那些人会对贾琏进行报复。
贾琏摇摇头,“还没到那个地步,我办得桩桩件件的事都是为了百姓,从没碍着他们什么路,应该不会对我下手。离京前,北静王送礼给我,很用心,他们应该是还存着拉拢我的心思。”
贾琏叫人把北静王送肉脯的经过讲给林如海,特意强调这肉脯是只用山野猪脊背上的一小块里脊肉制成,看起来不起眼,但其真正的价值比人参深燕窝还要昂贵。
林如海不禁感慨:“北静王小小年纪,做事滴水不漏,而且一直给人一种温和柔顺的印象,的确不简单。”
“他是个人物。”贾琏叹了句。
林如海欣慰道:“这也算是好事儿,既然他们还有拉拢之意,那你此行肯定是安全的,我便放心了。”
贾琏是查完沟渠之后,便同林如海往回走。水渠两边而今都已经长满了绿油油的稻苗,风一吹,稻苗翻滚成了绿浪,一波波冲向远方,场景煞是好看。
前两天刚下过雨,田埂有些泥泞,一行人走出来后,鞋面子上都免不得要沾一层污泥。
当地户部清吏司的官员很高兴地跟贾琏介绍,这一大片地他们都采用了稻田养蟹的办法,到了秋天,稻子熟,河蟹肥,可谓是双丰收。农民们种地的一份儿钱,养蟹子还能多得另一份儿钱,会比往年纯靠种地的总收入至少多出一半来。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会让们富余很多,大大提高了生活水平。
今儿个有不少当地的农民听到消息,跑来凑热闹围观。
当贾琏要走时,也不知是谁大声喊“咱们种地的多亏有尚书大人”,接着众百姓纷纷跪下,对贾琏感恩戴德。
众随行的地方官们也这样觉得,他们以前只管在衙门里办差,到时节了才会出来收税,老百姓们的事他们一概不管。后来礼尚书率先在户部内部改革,将任务分派到人头,功过全靠‘政绩考核’来算。他们被逼无奈,都开始下田走访,指导游说百姓用新方法种田。其中挫折不少,但最终得到了农民们的尊重和爱戴,这让他们都有了一种新的为官体验。更有甚者,想起了自己年少时为官的初心,从日常乏味的文书公务种走了出来,渐渐意气奋发起来,一心一意为民办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