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体制(2 / 4)
总是充斥着对国有制经济“弊端的批判”,譬如“国有制经济没有竞争优势!” ,“国营企业工人由于拥有长期合同,工作消极!”,“国营企业给国家拖后腿”,“国营企业效率极低长期严重负债”。像以这样的标题不时见诸报端。官方喉舌用及其蛊惑人心的宣传对国营企业以及国营产业工人进行大规模的“批判”,以便为他们的“改制”做好舆论准备。
当然,就算王小明知道这样的宣传其实是有错误的,他也没办法提出来,先不说王小明有没有这个能力去改变,何况,就算真的可以,那王小明也肯定会被现在的改革派一个冲动就淹没在他们的汪洋大海里。
所以王小明就算知道现在媒体上所说的那些所谓国营企业年年亏损的情况实际上没有经过任何第三方的调查和评估,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是由那些操笔者的主观意断所杜撰出来的,他也没有任何办法。何况王小明根本就不想去做这种卖力不讨好的事,自己只要顺应潮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闷声发自己的大财就可以了。
“这件事你先去搜集信息,既然国营企业要改革,那我们当然不能白白浪费这个难得的好机会。”王小明说道。
周敏现在拥有众多的信息来源,很快她就拿到了市政府第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在C市政府的规划里,第一阶段,首先是拿生产民用物资的中小规模的国企开刀,给予工厂高层干部绝对的改制权利,对严重负债的国营企业进行破产重组。如C市国营纺织厂、C市电器厂、铅笔厂、塑料厂等民品国营企业。
在这些企业中,周敏只挑出了一个电器厂进行操作,一则,其他的工厂与现在的大可公司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且这些工厂规模并不大,就算大可公司真的拿下来,也很难在同行业做大做强,而电器厂则可以马上并入大可电子公司,经过增加生产线,马上C市电器厂就能成为大可电子公司C市分公司。
蔡青山作为C市国营电器厂的厂长,前几年他的日子过的非常滋润,可是随着广东那边的电子厂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他这个电器厂厂长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首先是电器厂的销路越来越窄,然后是产品积压,最后仓库满了之后,工厂就开始陷入停产。
其实也不能说是蔡青山不会经营管理,主要是上面没有放权。比如他想给销售人员增加提成,给技术人员增加工资,可是上面不批啊,干多干少一个样,最多也只相差几十元,试问,这样会有积极性吗?
但是好了,市里终于决定要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