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震惊(5 / 6)
……
苏雪已经有些惊愕莫名了。
她真的有些看不懂林逸了。
在苏雪的眼中,林逸一直都是那个喜欢淘书买书,偶尔凭借卖书赚了大钱,成为亿万富翁的幸运儿。
可是现在,这位幸运儿却意外地在这众神云集的场地战无不胜,每次竞拍全都大获全胜准确地说,没人敢与他竞拍。
苏雪的目光停留在了那转身离去的刘红旗身上,聪明的她立马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原来是这样
可是林逸怎么会搭上他这条线?
苏雪有些怀疑人生了。
自己费尽心思,想要傍上有能力的人,一路下来也是荆棘坎坷,但像林逸这么顺风顺水,不留神就搭上大神,简直让人羡慕死。
……
俗话说得好,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别人都已经看得清楚,林逸自己还在这局里迷糊着。
他不愿意相信自己是占了红旗叔的光,宁可相信是那些竞拍的人没跟上,或者直接不愿意竞争下去。
所以当他以5050万拍下这幅《饮马图》时,心中并没有骄傲,而是想要继续下去,看看结果如何
而接下来上拍的藏品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手书《金刚经》!
……
说起苏轼,很多人就想到了他另外一个名号苏东坡。
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嘉祐元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