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稀世《道德经》(2 / 5)
人著书的习惯。有人从《老子》书中的某些用语,比如“王侯”“王公”“万乘之君”等,证明它不像春秋人的手笔,只能晚出。由此出发,很自然便转向了对老子其人的怀疑。有人否定老子长於孔子,否定孔子问礼于老聃,认为那是道家为了抑儒制造出来的谣言。多数人则倾向于认为,应该把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分开:《老子》一书完成的时代虽晚;老子其人却生活在前,因为儒家书里也有孔子问礼的故事。至于《老子》成书晚到什么时候,则有说战国初、有说战国中、有说战国末的,更有说是秦汉之际乃至汉文帝时的,参差错落,莫衷一是。
林逸喜欢读书看书,收藏书。因此对这《道德经》也有涉猎。
在林逸的收藏中,最珍贵的是一本清代顺治时期的《御注道德经》,在道家学说中,像这样的清代版本已经属于珍惜版本了,很多人花钱也买不到。
因为《道德经》太出名,因此什么版本的都有,什么样式的都有。刻本,印本,还有写在竹简上,写在金属器皿上,写在锦帛上,写在金箔上……有的甚至写在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比如说人皮上。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话说在明末时期,李自成三次攻打洛阳,福王朱常洵号召敢死队抵抗,宣布凡是杀贼一人就奖励白银百两,以至于应者如云,给李闯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可是福王也不是有金山银山,为了筹集军饷,他就把自己珍藏的一部特殊制本的《道德经》卖给了洛阳城的大财主,募得十几万银两……而这个特殊制本的《道德经》就是有史记载唯一的一部写在人皮上面的道家经典。
据说那人皮乃是一位得道高人临死之前亲自请名家刻写上去,以便“虽身死,道家经典流传万世”。正因为如此,这部人皮《道德经》珍贵无比。
可惜,洛阳城最终还是被闯贼攻陷,福王朱常洵最终身首异处,有人说他被闯王熬成了“福禄汤”给众部下分吃了,以便解心头只恨。也有的说他逃入道观被活捉,最后当众斩首。总之他死得不能再死。而高价收购他那《道德经》的大财主也没有逃脱被闯贼活捉的命运,家财万贯也被抄个底朝天。只是可惜那些闯贼大多数都是粗人,只认得金银财宝珍珠玛瑙,对于那些古籍珍本根本就没兴趣,以至于连带那人皮《道德经》也一块儿被一把火烧掉。直到闯营高官牛金星知晓此事,懊恼至极,认为这乃暴殄天物……
林逸因为经常看书,因此知道这个极其隐晦的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