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D应援记(上)(1 / 7)
那天与tablo他们的讨论并没有带来多少新的灵感,却在另一个方面给了薛景书启发。薛景书越想越觉得,与那些创作型idol合作这件事非常有可行性。相比靠着作品吃饭的作曲家们,idol在创作上受到的束缚反而要少许多,因为反正创作是副业,只要歌曲不是主打,无论公司还是歌迷,都不会对歌曲的受欢迎程度有太高的要求,能从中看得出用心了就好,所以idol创作,无论是风格上还是内容上,所要顾及的事与那些专职作曲家相比都是不值一提的。比如说,作曲家给舞蹈组合写了首抒情曲,质量不错但没红,他的处境就尴尬了,如果这首歌是舞蹈组合的一名成员写的,大家一看质量,没红算什么,质量不错就值得表扬。
当然,前提是这首歌不是主打。事实上,如今创作型歌手渐渐吃香,但其中能把作品做主打的人很少,薛景书算一个,权志龙算一个,知名度仅次于这两个人的郑容和在CNBLUE的新专辑里创作了几乎所有非主打,但偏偏主打歌《直觉》是公司找的作曲家创作的。
除了约束少以外,这样做还对薛景书扩展她在歌谣界的人脉十分有利。虽说她对音乐是一片丹心,但很悲催的一个事实是她现在距离歌谣界是渐行渐远,在影视界活动了太久,薛景书看着音乐节目上一个个陌生的面孔就有一种忧伤的感觉——想当年她虽然是演员出道,但在歌谣界活动的时候熟人也不少的。
说到这个薛景书就忍不住嫉妒俞承浩,这家伙从小到大的身份都是演员一直没变过,是怎么在歌谣界有人脉的?也许是90后艺人中演艺界与歌谣界之间的壁垒影响比较薄弱的缘故吧,2009年的《花样男子》和《原来是美男》之后,idol开始大批地进入影视界,这些年轻人之间多打些交道,也就混熟了。嗯,应该是这样,和俞承浩熟悉的朴智妍、IU这些歌手,都有过进军影视界的记录。
想到这些,87年的薛景书很伤心。
伴随着薛景书与俞承浩渐渐进入状态,《盲证》的节奏也渐渐加快。为了保持状态,薛景书有意尽可能长时间地停留在秀雅的人格上,回去以后即使睁眼,也大多时候目光呆滞,更多地依靠其他感官行事。入戏对于俞承浩的影响则要更大一点,亲和的“国民弟弟”逐渐地有了离群索居的倾向,不良少年的痞气暂时无法从身上抹掉,关系不熟悉的人干脆就不要打交道了,以免有什么误会。
权志龙对这个情况可以理解,其间再于薛景书见面的时候干脆就拿“秀雅”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