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活招牌(3 / 7)
大厨是大厨,扯不到一块儿去,这根本就是两个体系。
然而这毕竟是“华菜”大赛,考验的是选手的综合水平,雕功、刀功在前面半决赛的时候都考过了,没理由华国人最常见的面点不考吧。
大赛组给的理由充分,然而厨师们却都崩溃了。他们知道怎么做出来的鱼肉更好吃,知道怎么调的糖醋味更美味,知道一道番茄牛腩要炖多少的时间,可是面点……包,包饺子,包包子算吗?豆沙包?我还会做小兔子模样的……摔!这可是国家级的厨艺大赛啊!这种家常菜能上桌子吗?
然而即便有人茫然,可是回过头来,却看见更多人开始和面调馅,已经开始制作了。
毕竟,来参加这个比赛,还能够进入决赛的都是厨师中的精英,有短板的早在之前的比赛中淘汰了,一路筛来,就剩下最大最好的这些,台上的选手就算不是十项全能,也是九项人才了吧?
所以面点什么的,虽然不一定有大餐做的好,但是真要做,也有那么一点压箱底的功夫。
王墩在来京城参加大赛的第一天,彦朗就抽空教他做了杞子菊花糕。比起需要独门秘籍和复杂工序的荷花酥,杞子菊花糕就显得简单了很多,容易上手,而且按照彦朗的本意,也是让他在这样的场合下将这道点心展示出来,以满足赵老那天下大同的无私愿望。
王墩做的杞子菊花糕当然不是最引人注意的,甚至因为他做的点心太过常见了,泯然于人群,镜头很少在他的手上停留,偶尔扫过也因为他是目前比赛总成绩最好的选手,导演很清楚观众们想要看什么,所以才给的王墩镜头。
然而,摄像机里的小胖子,规规矩矩的用马蹄粉和面,用菊花调味,再泡上一小撮的枸杞,轻而易举的就能够猜出他想要做什么。
观众很快失去了兴趣,他们渴望像电影里那样有如功夫一般的料理过程。
面点虽然并不难做,但是如果加上发面、醒面以及烹饪的过程,需要的时间反而是最长的。这一次,节目组给了九十分钟的时间,也不过将将够参赛者做完手里的活儿。
要说道最吸引目光的面点,应该是目前排在总分榜第二名的十一号向新元的汤包。放在蒸笼里的汤包只有一个,足有小孩脑袋大小,约十二英寸左右,皮薄的可以看见里面的汤汁在摇晃,评委们每个人得了一个吸管,用吸管吸食里面的汤汁。汁吸完了将皮打开,里面可以看见玉米、青豆、鸡蛋、鸡肉等等馅料,并不是很多,因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