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手段(3 / 4)
因他最小的女儿嫁给了窝阔台的三子阔出,被窝阔台尊为“亲家”。话一开头,老王傅眉头已拧在一起,他让马迅速贴近窝阔台的“五花骢”,忧心忡忡地道,“三爷,事情总感有些蹊跷呀?四爷先派蒙哥为祈请使来迎,又写了一封花团锦簇的信笺,臣一直以为这一路四爷会安排得妥妥帖帖,使节不断,可行路过半,怎会连个人影都看不见呢?”
同亦鲁格并马而行的镇海,也是三王府重要谋士,他八字眉下一双鹤眼,下巴上留着棕褐色大胡子,他一边催马一边添油加醋地道:“四爷对三爷入主汗廷打了一年半的冷战,近半年又忽然将这次忽邻勒台炒作得四海皆知,三爷未出霍博,汗廷便派来包括蒙哥等三拨人来迎,可三爷一出霍博,一路倒被晾起来,四爷这潭水深呀。”
两位大幕僚的话,说得窝阔台心情沉重起来。从霍博王府出来前,是否率大军保驾曾在王府谋臣中有过一场辩论,可多数人认为多带兵马是对四爷的不信任,会令热心的四爷感到寒心。而心胸豁达极重面子的窝阔台本人亦持这种观点:亲兄弟血浓于水,人家数千里外卖力地筹办忽邻勒台大会,为自己的登极大典费尽心思,身为兄长却对弟弟防如贼寇,岂不令天下人笑话。作为统帅,窝阔台依然不想在下属面前暴露忧思,驳斥道:“听说四弟在向欧洲罗马传教士介绍汗国时,讲:在成吉思汗的家乡,哪怕是一个孩子赶着一辆勒勒车,车上拉满黄金,也不会有人生出抢夺的念头。现在我们带五百骑兵,还怕路遇劫匪吗?”
“三爷的话,奴才不敢说错!可事涉大位:唐有玄武门之变,周有陈桥兵变,辽有诸弟之变,三爷不可太过大意呀!”
“我们蒙古人中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败类。”窝阔台扬鞭指着远处的一片山林,道,“天太热了,走,到前面找个阴凉处打个尖。”
亦鲁格对身边传令兵吩咐道:“快!告诉巴特尔将军,三王爷吩咐:到前面密林处宿营!”
传令兵催马向前,大声地传递着命令,骑兵自觉地换乘了从马,马队的速度明显地加快了……
马队在碧绿如画的山谷间飞奔,马蹄敲击着山岩,响起清脆地哒哒声。领头侍卫千户巴特尔纵马而驰,他长着一副典型的蒙古武士形象,高颧骨,细长的眼睛,厚厚的嘴唇翘着,从他翘着的嘴唇中发出了清脆如流水般的口哨声,正是牧民们世代传唱的《两匹青马》。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这条路,曾是1204年成吉思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