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体贴(2 / 3)
于是彭瑾便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道:“就算是想要再生一个孩子,那也得等叔彦回来后再说呀。”
想到刘识之前来信说,惠州再往南的一带的海滨戍所和炮台因为距离京城遥远,又未经上次倭寇侵犯的战火的洗礼,大多守备松懈,不时会有周边未曾臣服的岛国居民前来骚扰,情况复杂。
为整顿大齐海防,保卫大齐海上的平安,所以刘识还要再晚些才能回来,彭瑾就觉得自己的心一个劲地往下沉。
往常在红河县和泉州任上时,彭瑾都曾经和刘识分开过,尤其是刘识奉命抵御倭寇时,夫妻两人更分别了长达近一年之久。
但那时不论分开多久,因为刘识和她相隔的距离并不遥远,所以她内心才觉得觉得安稳宁静。
但是现在刘识却因为皇命在身而离她越来越远,无法一时跨越的空间上的距离,让彭瑾心里倍感凄凉煎熬,焦急不安。
周淑仪见状便笑着劝慰彭瑾道:“没有分离时的相思凄楚,何来团聚时的十分欢乐!你没听说过李商隐的这一联诗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那些分别时的煎熬想念,等到再见时便会成为相互之间不可磨灭的共同的回忆,煎熬痛苦也变得值得细细品味了。
彭瑾微微一笑,顺着周淑仪的话开始设想来年她和刘识夫妻再见的情形,觉得心中好受一些,趁势打趣回去,道:“那大嫂这辈子可难得体会这种感觉了……大哥恨不得到哪里都是时时刻刻带上你才好呢!”
周淑仪闻言面霞绯红,斜睨彭瑾一眼,嗔怨道:“你这丫头,真是的,人家好心地劝慰你,你倒反来打趣人家!”
彭瑾见周淑仪一脸羞涩,不禁捧腹。
周淑仪都是四个孩子母亲了,还有此等小儿女的忸怩情状,恰恰说明她平时多受彭瑜宠爱,还保有一份赤子之心。
彭瑾心里替周淑仪高兴,不由地抿唇一笑,转而和周淑仪说起刚出生的彭晟暄来。
因为彭晟暄已经是彭瑜和周淑仪夫妻俩的第四个孩子了,一切仪礼都很熟悉,所以到了彭晟暄的“洗三礼”那天,彭瑜心不慌手不乱,有条不紊地接待宾客,进行“洗三”礼,安排宴席,恭送宾客,
十分娴熟。
彭瑾送了彭晟暄一组宝华楼纯金打造的生肖礼,还有她亲自做的小衣鞋袜,既体面,又贴心。
彭晟暄的“满月礼”也正好赶在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