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镇上谋出路(2 / 4)
学习拼命的工作,终于学业有成事业成功了。不过到头来什么都没得到。
这辈子她不想像上辈子那么累,虽然杨家人各种惹麻烦做了许多错事,但一家人守在一起,钱够用,粮食够吃,一切都好了。平凡安稳没压力的日子比什么都好,尽管丰莱镇地方偏僻了些,好在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大事,对这里的影响都很小。穿越后这辈子,她的追求也不高,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比什么都好。
家里的鸡鸭兔子活猪长大了能卖钱,鸡鸭生的蛋也能卖钱,想到后来能拿到一大笔银子,全家老小干活儿都格外卖力。每天割草的割草,做家务的做家务,务农的务农,各种分工非常明确。看到现在一家人满足有干劲的样子,杨初月也觉得这辈子这样过下去也未尝不可。
杨十九十八岁,现在杨老三夫妻把已经在心里把她许给了杨兴年。杨十九也默许了,杨十九见了只觉得她们会白忙一场。
因为杨十九将来要嫁给杨兴年,杨兴年走的仕途,将来还有上升的前途,杨十九一个懵懂无知的乡下姑娘还不适合当官太太。为了将来杨十九能当一个合格的官家夫人,柳四娘往杨初月把自己在京城邱家学来的规矩一一的交给她,还请了镇上一户读书人家的夫人教她妇德之事。
虽然杨初月鄙视古代那些三从四德的东西,但她还没胆量明目张胆的和那些教条对着干,只得顺从着。
杨初七最大的孩子杨东到了入学的年龄,杨初月送他进了学堂,就算不走仕途,能读书识字也好。自从刘一郎跑了过后,杨初七就给三个孩子改了姓氏,不让他们姓刘,让他们跟着自己姓杨。
杨初七在家,跟着她爹一起下田,种着宅子后那五亩田地。地里的每年的出息能养活一家子。杨初月当初跟着柳四娘学刺绣,为的就是将来能赚些钱杨家。小镇上的大户人家不多,数来数去只有那么十户,对蔬菜粮食需求不大,剩下的都是自耕农,家里的地中的粮食和蔬菜够他们自给自足,因此种粮食这块儿暂时走不通。
莱川县城到丰莱镇收货的人也不多,每一季度来一次,有时候冬季还不来。收的就是些粮食和蔬菜家禽之类的东西。每年种地辛苦,人力物力投资大,杨初月不想让杨老三和柳四娘再那么辛苦。想到卖刺绣这事,杨初月对柳四娘说了。
柳四娘和她先接了一些红绸绣坊的活计做,因为搬到镇上,两人可以帮着做一些衣裳鞋子之类的。
杨初月想能不能做更值钱的绣品,例如做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